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地质学 生态相关记录252条 . 查询时间(1.809 秒)
倪茂飞,1990年12月生,男,贵州遵义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研究生管理秘书。2019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生态水文、环境科学与工程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1项,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及重点部署项目3项。目前在重要国际、国内期...
王慧,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8年8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工作,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矿山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1项,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授权专利2项。
王晓丹,1988年10月生,女,贵州赤水人,博士,副教授,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2017年8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研),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项目1项(在研),贵州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
范百龄,1986年7月生,男,安徽太湖人,博士,副教授,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矿山环境治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1项。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项。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全面阐明湖泊磷循环过程并揭示其对生态系统影响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由于传统认知和分析方法不足, 绝大多数研究均以正五价的磷酸盐(P+V)为基础, 忽略了磷化氢(P-III)、次亚磷酸盐(P+I)和亚磷酸盐(P+III)等无机还原态磷(简写“IRP”), 致使当前对湖泊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认识存在明显的“缺失”。IRP在湖泊中广泛分布且沉积物被证实为IRP产生和释放的热点区域。在人类活动和全...
盘古大陆(Pangea)的聚合和裂解引发的板块汇聚和大洋扩张是晚古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研究的前沿热点。位于亚洲中东部的中亚造山带(又称阿尔泰造山带),即古亚洲洋构造域,记录了由古亚洲洋闭合引发的欧亚大陆各块体的碰撞拼合过程,是构建现今欧亚大陆格局的重要造山带。同时,它是全球显生宙地壳增生和改造最显著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大陆成矿域,其成矿过程与增生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新生代改造等密切相关。
哺乳动物牙釉质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是重建古生态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手段。对这一方法的精确使用,需建立在充分认识现生动物生态与其同位素数值的基础之上。近日,古脊椎所博士后王忭以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生态与演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Carbon-isotope composition of a...
热河鸟(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也是化石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明星物种”。不久前,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胡晗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团队曾对这一重要鸟类支系进行食性研究,并确定了其作为最早的食果鸟类的生态习性。这支研究队伍此后对热河鸟进行了持续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发表了一项题为《Cr...
南海珊瑚岛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特殊的生物地质复合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礁岩沉积作为记录珊瑚礁发育历史的“档案库”,对研究珊瑚礁地质发育与生态演变规律并促进岛礁管理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第四纪与现代珊瑚礁关系最为密切,但目前对第四纪以来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的认识明显不足。
黎平,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领域:滨海湿地(红树林)和近海海洋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和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价。主持参与科研项目三项,发表论文十三篇。
许振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适应性,揭示了我国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高温和干旱等)的适应过程及其控制机理,发展了多因子联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适应过程模型,为预测评估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曾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2007-2009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竞争性项目资助,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三叠纪末期曾发生地质历史上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大量陆地生物灭绝。恐龙却避过了这一灾难,并于三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后迅速占据生态主位,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为什么能在生物灭绝的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蓬勃发展?
三叠纪末发生了地质历史上五次之一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大量陆地生物灭绝,但恐龙却避过了这一灾难,并于三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后迅速占据生态主位,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为什么能在生物灭绝的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迅速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