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早期文明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351 秒)
桂林甑皮岩遗址是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1965年调查发现,1973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遗址的两次发掘及“甑皮岩文化”的命名与相关研究,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陶器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刘光胜所著的《清华简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收录至《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该书收录了刘光胜先生在清华简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分为成书篇、史证篇、义理篇三部分,是其在2015年至2020年在清华简研究领域中学术研究的成果总结。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在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从2001年起,科技部启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2016年完成结项已取得了不少的重要收获。以中原陶寺古城、长江下游良渚古城和长江中游石家河古城的出现为标志,许多地区的史前社会的发展普遍达到相当高度,被认为已进入到王朝之前的古国文明阶段[1],也即早期文明社会。所谓文明,就是社会发展至较高级阶段的概括,是以较成熟社会秩序的建...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这为推动甲骨文研究更上一层楼提供了重要遵循。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29日首次发布。近百位业内专家学者齐聚河南淅川,回顾数十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共商丹淅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大计。报告显示,下王岗遗址整个面积约6000平方米,国家文物部门先后多次对其进行大型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达5311平方米,基本被全面揭露。遗址从距今约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延续至西周晚期,年代跨度近5000年,是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个案。
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旧大陆文明早期作物全球化过程(Early Crop Globalization)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全新世驯化作物经历了数千世代的选择与栽培改良,其每一颗驯化作物种子积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与劳动。早期农业人群在驯化作物及交流过程中,不仅共享了不同地域的人类智慧与成果,也极大促进了物质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及观念。早期作...
2015年8月24-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城子崖城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岳石文化与夏商文化、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研究、龙山文化的发现、研究与价值评估、龙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来自国内外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
2015年8月24-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城子崖城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岳石文化与夏商文化、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研究、龙山文化的发现、研究与价值评估、龙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来自国内外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
2015年8月24-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举办。龙山文化是我国学者最早命名的史前文化,龙山时期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次分会将结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史前叙事”、“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等分会场和圆桌会议议题,以“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为题,从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较视野探讨龙山文化及相关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美国地质学家葛勒石(Geoage B. Cressy)上个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黄土的特性,在农业上有非常重要的性质,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肥料流失很少,故常保有一定的肥力,借风力陆续送来许多新黄土而使农业不断收获。这种情形正与埃及借尼罗河的泛滥冲来许多肥土而使埃及农业不断发达一样。” (葛勒石著、谌亚达译:《中国区域地理》第53页,正中书局民国36年(1947)印行)。
汉水源于陕西西南部的米仓山西麓,河源段称漾水,入勉县境内称沔水,自褒河入沔水处以东称为汉水,至安康境,一般称之为汉水上游。
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     聚落演变  早期文明       2011/9/21
早期文明或国家的形成”是世界性课题,受到人文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中国或东方的早期文明或国家的形成”问题的研究,在这个世界性课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这个问题又是自本世纪前期“疑古派”摧毁旧上古史体系以来,重建上古史的核心课题,故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有更深一层意义。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考古学提供的新资料基础上取得的,例如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之于商史研究...
2006年9月26日,为期3天的“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有着“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铜陵市闭幕。由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主办的此次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对铜陵及其周边地区的青铜开采、冶炼遗址和出土青铜器的考察,从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冶铸技术、青铜艺术等方面,探索和研究早期青铜工业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006年9月24日上午,“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松山宾馆开幕。据介绍,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文化厅和铜陵市政府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从田野考古、科技考古、铜矿开发、冶铸技术、青铜艺术等方面,探索和研究早期青铜工业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和意义。
“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6年9月24日至26日在铜陵市举办。6月27日上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工作会议就此作出部署。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陆勤毅、市政府秘书长崔玉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等出席会议。此次学术讨论会由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铜陵市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大学联合主办。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早期青铜文明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工作成绩显著,此次“青铜工业与早期文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