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考古学 黄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465 秒)
距今约5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旱作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出现从黍到粟的转换。这说明,当时的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这项新研究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敏敏副教授团队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合作完成。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几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本书从这一问题入手,以第一手资料深入剖析了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分析了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蒙古草原的跨地区互动关系。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本书从社会—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为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
本书主要包括六章,涉及仰韶文化的发现、命名、范围,半坡和庙底沟的早晚,仰韶文化的聚落、建筑和埋葬习俗,仰韶居民的性别构成、平均寿命和死亡率、婚姻形式,仰韶时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崇拜对象与信仰方式、彩陶文化,仰韶文化考古新进展等内容。
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不仅完整的保留了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多旋回的古气候记录,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存。甘肃张家川县杨上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组织的陇西黄土高原清水河、水洛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综合研究的重要组成。该遗址于201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面积约12平方米,...
2018年7月12日,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标题为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约210万年以来古人类出现并生活在中国黄土高原)的原创学术论文。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联合英...
在将中国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赋存地层年代由原来距今1.15 Ma前推至距今约1.63 Ma之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和英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obin Dennell以及来自国内十余个单位的研究者,在历经13年(2004-2017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
2017年1月5日,陕西省蓝田县考古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评审委员会,进行了“蓝田猿人遗址黄土剖面抢救性病害治理工程”的验收。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浙江大学教授奚三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和玲、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白崇斌;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黄伟,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李斌,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冯滨,蓝田猿人遗址文管所所长程李记;我校...
山西丁村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数次调查与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骨骼化石和数件“丁村人”骨骼化石,但是这些遗物基本都是在河流相的砂砾层中被发现,并不是原地埋藏。
2009~2011年在陕西蓝田灞河右岸新发现8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770件. 研究表明,蓝田地区除存在以前认识比较充分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阶段的古人类旧石器地点之外,在灞河流域河流阶地黄土地层中还普遍埋藏有晚更新世阶段的旧石器遗存,这些遗址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技术剥取石片;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以来自于河流沉积物中的石英岩、石英、石英砂岩和火山岩砾石为主;石制品中既包含直接由砾石和大型...
继2012年出土剑矛戈等青铜兵器30余件之后,湖南省辰溪县城南黄土坡考古发掘再现青铜兵器。2013年8月29日,在编号为M47的战国墓里,出土了青铜剑、青铜矛、青铜戈各1件,铜锥3件以及彩陶鼎、敦、壶、豆(盛瓜子、水果的器具)等日用陶器11件。
美国地质学家葛勒石(Geoage B. Cressy)上个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黄土的特性,在农业上有非常重要的性质,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肥料流失很少,故常保有一定的肥力,借风力陆续送来许多新黄土而使农业不断收获。这种情形正与埃及借尼罗河的泛滥冲来许多肥土而使埃及农业不断发达一样。” (葛勒石著、谌亚达译:《中国区域地理》第53页,正中书局民国36年(1947)印行)。
情感是个复杂而且很难说清楚的东西。当初永杰的博士论文打算写西周分封的考古学考察,这个题目他有研究的基础。后来他放弃了这个题目,去写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后来他又把这篇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新写的一篇放在一起,称为“考古黄河三部曲”。这本书的《后记》里讲述了三部曲的由来,记录了作者学术成长和情感皈依的过程,建议读者不妨先从《后记》读起,从中或许能感悟到学术论文也能像诗和歌一样,可以言志,可以咏言。
一、引 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及各种外史等书籍涌入我国,使我们更多、更深地了解了外部世界、了解了外部世界的历史观、文明观、及人类起源等种种学说。笔者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外部世界未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黄河河谷与黄土高原,以及由此产生的黄河文明。我们也未能就黄河文明与外部世界进行深入、广泛地交流与研究,等等原因导致了外国学者撰写的史书忽视或遗漏了人类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部分,造成全球历史文明观的片面性、人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