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生态环境相关记录86条 . 查询时间(0.947 秒)
2024年1月25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与云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举办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交流会。云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明、副院长耿宇鹏,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园副主任星耀武、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范泽鑫以及双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交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欧阳志云团队,在耕地开垦对生态保护成效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上。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了首期华南生态环境论坛。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陶凤博士应邀参加论坛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黄土区坡面生态系统中物质运移与调控”(KZCX2-41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模型与模拟”(G2000018605)资助出版:本文集共收录55篇论文,内容涵盖土壤物理参数测定、特征及其模拟;土壤植物系统水分、溶质运动与节水农业;水土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三方面。
2023年来,农田、林地等内陆土壤生态系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地表径流、污水灌溉、农业设施(农用地膜等)、肥料施用(污泥、有机肥等),以及大气沉降等是内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土壤中微塑料不仅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带来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也影响土壤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微塑料能否直接进入作物,以及其对作物的相关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需引起重视。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首次亮相中国国际环保展,32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向观众零距离展示了各自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倾听、交流互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2023年4月19日,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重要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2022=11.357)发表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研究员团队研究成果 Dramatic Carbon Loss in a Permafrost Thaw Slump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Dominated by the Loss of...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藜科梭梭属灌木,广泛分布在荒漠区的湖盆低地、砾石戈壁以及干河床两侧。因其具有耐旱、耐热、耐寒、耐贫瘠和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在防风固沙、土壤改良以及植被恢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作为牲畜的重要采食来源与肉苁蓉的寄主植物对干旱区的经济活动也有重要影响。梭梭林可以缓解风蚀作用,保留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壤,并通过根系代谢与凋落物的输入,经微生物分解...
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是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需求,也是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2021年10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以“控污净土 洁食居安”为主题。EEH期刊执行主编谷成、钟寰,编辑部主任唐晓燕、副主任俞协治、青年编委韦婧、出版发行办公室负责人陈秋会等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农田氨挥发是农田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是构成地球环境“活性氮”问题的重要过程。中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关注的农田氨挥发热点地区。农田氨挥发受到土壤因素(氮形态、土壤结构、酸碱性等)、气候条件(环境温度、降雨、风速)以及农田管理措施等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复杂影响与调控。科学评估气候变化下农田氨挥发的时空变化并辨识农田管理措施对氨挥发的减排效应面临极大挑战,这制约着中国活性氮排放减缓潜力的认...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及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柏淳,导师朱四喜教授,以风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铬胁迫处理和不同栽培模式(单独栽培模式、两种湿地植物混合栽培模式、三种湿地植物混合栽培模式和未种植空白组),以及对应的未污染处理,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风车草进行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根际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并检测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常见酶:β-1,4-葡萄糖苷...
2021年3月17日,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农用地生态环境监管技术部主任师华定研究员一行10人莅临祁阳站指导,调研祁阳站土壤监测和建设发展情况。
如何探明荒漠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站以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生物土壤结皮(BSC)作为模式研究对象,采用长期生态学研究(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手段,利用不同规格的开顶式增温箱(OTC)和相关环境监测设备,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60年气候变化的特征为依据,通过12年的持续增温与减雨模拟与监测,揭示了BSC群落中2类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