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生态环境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462 秒)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着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最终以植物诱导的各种反馈影响着大尺度的气候波动和变化。光合作用生化过程的数学表达(FvCB模型)是所有陆地生物圈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叶片光合作用潜力是该模型中最为关键的生理参数之一,其时空变异和关键环境变量的动态主导着各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调控个体尺度的植物生长,也直接决定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和能量循环过程。然而,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和...
陈利顶团队与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美国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奥本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佛蒙特大学、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拜耳公司美国分部等多家科研和企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分布式模型参数优化工具(Distributed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oolbox),并将该工具同广泛使用的SWAT模型进行耦合,构建DM...
2023年7月19日至20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国家计量认证中国科学院评审组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现场复评审。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院务委员、油气中心主任范桥辉,科研管理处处长陈拓、副处长宋芳萍,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中平以及全体实验室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量评审组组长申孟芝主持。
郑明辉课题组基于参加《全球POPs监测技术导则》的经验,创新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了在3万多种毒杀芬同类物中,准确识别和定量3种指示性毒杀芬的方法。方法具有选择性强、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的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课题组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于2023年2月9日在生态环境部网站(2023年第8号文)正式发布,详见https:...
蒋科,1992年生,男,博士,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地质学专业,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硕博连读)。2018年8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近五年参研的课题主要有科技部973项目: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运用锗同位素研究会泽铅锌矿和乌兰图嘎锗矿矿床成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临沧锗矿含锗煤的稀土元素四组...
刘杰刚,1989年生,男,博士,副教授。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19年2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主持2项科研基金(均顺利结题),发表学术论文25(第一作者6)篇,其中SCI收录5(第一作者2)篇,EI收录10(第一作者2)篇。主要参与科研项目9项,涉及生态环境、非常规油气和矿山地质三个方向。
陶秀珍,1982年生,女,副教授,本科、硕士毕业于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年3月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绿地环境科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贵州民族大学工作至今。主持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区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及贵州大学研究生基金“贵州兴仁高砷煤矿区砷自然净化能力的初步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省级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污染物的环境地...
杨镇,1989年生,男,博士,副教授。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两项(1、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2009CB421008),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2015CB45260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一项;负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导师指导基金项目一项(滇西普朗巨型还原性斑岩铜矿成矿机制)。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共计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刘涛泽,1981年9月生,男,贵州贵阳,博士,副研究员,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环境修复及环境材料研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和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目前已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Geochemical Journal》,《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中国环境...
倪茂飞,1990年12月生,男,贵州遵义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研究生管理秘书。2019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生态水文、环境科学与工程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1项,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及重点部署项目3项。目前在重要国际、国内期...
王慧,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8年8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工作,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矿山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1项,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授权专利2项。
王晓丹,1988年10月生,女,贵州赤水人,博士,副教授,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2017年8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研),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项目1项(在研),贵州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
范百龄,1986年7月生,男,安徽太湖人,博士,副教授,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矿山环境治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1项。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项。
2021年7月12日,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邀请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教授在A237会议室为全体老师及研究生作了题目为“区域氮循环定量模拟与调控”的学术交流报告。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院长助理王志康,教工党支部书记杨成等老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本次学术报告。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致辞欢迎谷保静教授的到来,并主持了本次学术报告。
“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蕴含丰富的资源急需发展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说,急需破解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难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