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地质学 生态环境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3 秒)
氦是稀有气体中最轻的元素,其扩散性和渗透性较强,按照其来源可以划分出大气氦;地壳中铀、钍系列同位素衰变而成的放射成因的壳源氦;以及来自于地幔的幔源氦。它们的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从壳源0.02Ra到幔源的8 ± 1 Ra,因此可以用来判识地壳中挥发份的来源,也可以判定幔源挥发份和壳源挥发份对挥发物质总量的影响。在大陆环境中,幔源氦与新近的岩浆活动相关,而且在没有近期表面火山活动的活跃伸展环境地区也能...
根据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4年9月30日更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有9篇已被SCI网络版收录。
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获得者,日本东京大学理学研究科地球与惑星科学系教授Yoshio Takahashi(高桥嘉夫)博士近日来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中亚造山带被认为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地区。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部,晚古生代早石炭纪时期为弧盆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目前,相对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研究,对增生型中亚造山带内的沉积地质学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同时,中亚造山带的沉积盆地中还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对这些沉积盆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也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角闪石是岩石圈七类主要造岩矿物(方解石、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之一,属于二轴晶含水矿物。对角闪石变形机制的研究是了解地壳深部动力学和流变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遗址里古代鹿、野猪和水牛以及现代水牛和家养猪等哺乳动物牙釉质C, O稳定同位素的分析, 重建该地区哺乳动物食物结构和过去生态环境, 探讨环境演变和季节变化. 代表样本同位素平均值的大块牙釉质样本C, O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鹿完全以C3植物为食物且生存在相对开阔环境中, 而野猪食物也以C3植物为主; 鹿和野猪O稳定同位素存在差别, 它们体内水源不同, 表明它们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
率先在国土资源领域培育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元素化学形态(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析及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团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 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溴、碘、砷、镉、汞、锡、铅、铬、硒等有益有害元素的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初步建立了有益有害元素形态分析体系。建立的形态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工作成果在国...
受河口圈围工程、长江径流以及东海潮流复合影响,长江口横沙浅滩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本项研究采用遥感分析、现场观测和调查、室内分析、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地形地貌、底栖生物、鱼类、鸟类、植物以及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水质与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十年来地形和湿地生境变化较大,未来河口工程实施与建设对该区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科学评估.
碎屑岩的化学及其矿物组分常受到构造背景,源岩成分,风化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影响沉积岩的主控因素还是构造背景及源岩成分,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多采用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方法来进行碎屑岩的构造背景和物源判断,如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陶辉飞博士及其课题组成员通过化学分析、岩石学及古水流等综...
地质样品中3He/4He比值具有从幔源~10-5到地壳放射性成因~10-8三个数量级的变化特征。不同地区的岩石、流体中的氦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3He/4He比值的分布与地质构造背景具有密切关系。地质构造稳定地区以地壳放射成因He为主,而新生代火山岩和伸展拉张构造区则显示幔源氦的存在。为了丰富不同构造背景下He同位素组成数据,我中心客座研究员徐胜博士等对采自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活动构造区和中南部古、...
由于在熔融-结晶过程中的强分馏效应,地壳岩石和地幔岩石之间的锇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大,使得铼-锇同位素体系非常有利于物质来源的示踪。因此,铼-锇(Re-Os)同位素体系在地球科学的众多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沉积古环境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氧分压、古生物灭绝事件、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等。硅质沉积物和沉积岩经常被用来研究地表过程和物质传输,特别是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但是,硅质沉积物和...
近年来有关海洋、湖泊、河流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尤其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揭示了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反映古环境和古气候状况,为了研究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来源的关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妥进才研究员及其课题组对青藏高原耳海和尕海沉积物中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类脂类...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段毅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应用GC–MS 和GC –TC–IRMS 同位素分析技术, 对我国北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至南部广西南宁5个地区草、芦苇和树叶3 类植物中正构烷烃及其碳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不同纬度地区植物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在C15~ C35之间, 呈单峰型分布,主峰碳数为 C27、C29和 C31;CPI 值分布在3.49~ 17.25...
为了认识咸水湖泊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氢同位素组成及其与生物源关系,我单位段毅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对青海湖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都是类似的,碳数分布范围在C16~C33之间,呈单峰型分布;主峰碳数为C23、C25和C27;CPI值主要分布在3.4~3.5之间;ACL值为27.0~28.0,主要与青海湖周围陆...
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1986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合并,改为现名。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研究内容涉及到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等学科的互相渗透。可发挥综合性、多学科优势,研究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