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砷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173 秒)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团队在揭示海洋藻类爆发通过加强微生物调控作用诱导沉积物-海水界面砷(As)的释放机制解析上获得新认识,量化了长江口每年藻类爆发时期可能触发的沉积物As的释放通量,对于评估重金属As的海洋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Index) Water Research(IF=12.3)。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给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导致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十分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但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一直未能有效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承帅研究员课题组与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童辉等合作,采用气氛可控式手套箱研究体系,在前期证实了亚铁通过微氧型铁氧化菌...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矿物中的砷会通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进入到地下水中,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原生的高砷地下水,其砷含量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饮用水标准(10 μg/L)。高砷地下水直接影响着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皮肤色素异常、角质化、皮肤癌、内脏癌症等慢性砷中毒。
2020年4月29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线发表了关于生命耐砷机制起源的研究论文"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 expanded the genetic repertoire of arsenic metabolism and cycling",揭示了...
硒作为一种天然解毒剂,具有拮抗重金属毒性的特殊功能。近年来,关于土壤-植物体系硒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领域热点之一。近期,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课题组张华领导的交叉创新团队成员、博士在读研究生常传宇、巴基斯坦籍博士在读研究生Waqar Ali分别在“硒-汞、硒-砷交互作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
当前涉及溶解有机磷(DOP)对生物体中砷酸盐(As(V))生物积累和生物转化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砷地球化学循环的全面理解和调控。为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组副研究员罗专溪与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振红、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授邢宝山等开展合作研究,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有机磷源(β甘油磷酸钠(βP)、三磷酸腺苷(ATP)和葡萄糖磷酸钠(GP))与无机正磷酸盐(IP)相比较,探讨不同磷...
高砷含金硫精矿中的金常包裹于黄铁矿与毒砂中,直接浸出金浸出率很低,属于典型的难处理含金矿石.本文采用常规焙烧和微波焙烧对高砷含金硫精矿进行预处理,再采用硫代硫酸盐溶液浸出,并将两种焙烧方法得到的焙砂进行了S元素含量、XRD、SEM、比表面积和浸出率分析,并对比了二者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微波焙烧在15 kW条件下焙烧60 min,S的去除率能达到88.6%,虽低于常规焙烧700 ℃条件下焙烧2 h...
砷(As)在天然水体中多以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等无机形态和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等有机形态存在,因其不同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风险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砷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可能受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但是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基于长期的定位试验观测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和滞后。
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钨矿石和钼矿石中的砷,钨钼铜铅锌铋镉等共存元 素在不经分离或不加掩蔽剂的情况下对砷测定产生严重干扰。本文采用盐酸-硝酸(5∶1)水浴加热分解 样品,加入柠檬酸-碘化钾掩蔽共存元素,促进这些元素还原成低价离子或者直接形成沉淀以消除干扰;再 加入硫脲-抗坏血酸还原后直接用HG-AFS测定砷量。砷的检出限为0.014μg/g,测定范围为0.2~200...
2014年9月22至26日,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地质成因环境砷”双边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KIT)共同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万力、中德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Miaogen Zhao教授、德国大使馆科学顾问Julia Kundermann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德国、法国、瑞士、韩国和中国的近50位科学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由我校主办、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地质成因环境砷”双边研讨会于9月22-26日在我校举行。我校副校长万力、中德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Miaogen Zhao教授、德国大使馆的科学顾问Julia Kundermann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我校郭华明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KIT)主持。
地质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分析,通常采用高压密封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而应用于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V、Cr、Ni、Ge、As等元素,影响分析准确度的主要原因有:样品前处理方面,高压密封罐会释放Cr和Ni污染样品,同时Ge和As属于易挥发元素容易造成损失;质谱测定方面,多原子分子离子会产生干扰。本文针对两方面的干扰因素,对比了微波消解硝酸提取、微波消解王水提取、高压密封硝酸复溶、高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