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0.527 秒)
2024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热控功能材料研究团队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吴年强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合成了三种不同晶相的具有高强拉曼信号增强性能的硼化钼陶瓷粉体,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Small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2.7~3微米波段中红外晶体制备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o,Pr:YAP晶体的热学、光谱及~3微米连续激光性能》、《Er:YGGAG晶体的结构、光谱与激光性能》和《LD侧面泵浦YSGG/Er:YSGG/YSGG晶体实现28.02瓦的2.8微米连续激光》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Opti...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庆礼研究员课题组与健康所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在梯度浓度激光晶体生长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采用类泡生方法生长了不同梯度浓度的Nd:YAG和Nd:GdYAG激光晶体,Nd:GdYAG的激光性能优于近似梯度浓度Nd:YAG晶体,相关研究成果以《渐变浓度掺钕钇铝石榴石系列晶体的生长与激光性能》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TOP期刊Optics ...
2024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孟国文团队与西湖大学文燎勇团队等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大面积多层同轴纳米间隙有序阵列的批量可控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能够精确调控同轴纳米间隙的宽度至2nm,从而创造出高密度的环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热点”。这些“热点”使得对湖水中痕量的农残如毒死蜱和福美双的检测变得快速、准确且具有超高灵敏度。相关成果发表在 Advanced...
2023年10月12日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王英俭团队时东锋副研究员课题组在高分辨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单相机动态物体远距离傅立叶叠层成像”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Optics Express上,并被编入编辑精选(Editor’s Pick)(注:编辑精选旨在突出具有卓越科学质量、并代表特定领域工作的文章)。
2022年12月15日,随着12号纵场磁体线圈终端盒与过渡馈线间(TF12 CTB-CFT)超导接头第三次绝缘固化结束,由等离子体所TAC1团队全面负责的ITER现场首个超导馈线接头的组装连接工作圆满完成,这是ITER主机装配集成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节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振宇团队在激光外差光谱技术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通信》(Optics Letter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研究员方勇华团队在痕量气体光声检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并被选为Editor’s Pick文章。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智能中心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了 3D 视觉测量、视觉缺陷检测等技术的融合,解决了国内首款国产 GPU—— 凌久 GP102 的外观检测问题。目前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BGA 芯片外观检测设备已正式交付并通过验收。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表示,为满足芯片出厂质量控制和芯片可追溯性需求,科研团队经过半年的产品研发和测试工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研究员潘旭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正国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制备出理想带隙为1.33 eV的铅锡混合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通过定向锚定策略(STA)对钙钛矿空位缺陷进行精确钝化处理,获得22.51%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记录,光电转化效率有望超越传统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
2022年2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中心承担的成像区域大气校正仪(F4)通过出所验收。专家们听取了《成像区域大气校正仪(F4)正样产品出所测试总结报告》《成像区域大气校正仪(F4)正样产品研制总结报告》《成像区域大气校正仪(F4)正样阶段产品保证总结报告》,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任务书要求,研制过程质量受控,未发生质量问题,评审组同意出所,提交总体验收。
2022年1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在PVP辅助热力学合成可调晶面的Au多面体阵列及其SERS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Small 上。贵金属纳米粒子如Au,具有独特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质,当其形成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或二维非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时,由于近场或远场耦合效应,将会导致LSPR的改变或衍射耦合峰的出现,进而使得其在传感、...
2022年1月1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在集成永磁体和简单线圈的先进仿星器设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Press出版集团旗下物质科学期刊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相关工作由徐国盛、陆志远、陈德鸿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民友等人完成。
2022年1月1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团队在硫酸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化学类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上。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激光中心方晓东、孟钢研究员团队在半导体型VOCs分子识别系统研发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基于非选择性金属氧化物的智能传感系统识别苯系物分子”和“氧化镍传感器阵列热调制定量识别醇类分子”为题,发表在ACS Sensors和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