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文艺报》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44 秒)
《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紧贴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现实,充分发挥着媒体批评的优势,以主流话语引导少数民族文学,实现了文学领域的政策落地;在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整体性盘点和评述的基础上,跻身理论前沿,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过去的2020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一年。整个人类在身心两个层面都经历了巨大的灾难与损失。在这一年中,人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由此也获得了很多与家人相处以及内省的时间。2021年第75届意大利斯特雷加文学奖入选的12部作品,正是反映了对家庭和自我的回归,而这种回归又是以回忆的方式进行的,是与过去的对话。当时间发展到某个阶段,无论是个人、民族,甚至是世界,都需要停下脚步,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回顾和总...
高尔基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就不能懂得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民间文学产生和传播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文献,保存了古老而丰富的民间文学,有的至今依然存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灰姑娘故事”最早的记录是我国唐代《酉阳杂俎》,至今仍以多种形式,流传在我国广西、广东等汉、壮民族间。民间文学风格独特,大都真挚、直接、自然,不装腔作势、不争妍斗巧。沙尔·费勒克说过,民俗的歌谣……是抒发人们的感情、思想、风俗...
《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是刘锡诚先生在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1957-2017)之际推出的自选集,2018年列入“西部民间文化与口头传统精选系列”(郝苏民主编),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刘锡诚认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从五四前夜诞生以来,已成为人文科学研究领域里颇具中国特色、最有成就的分支学科之一。对于20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刘锡诚将“文学流派”与“民俗学流派”视为最基本的分野,他本人则旗帜鲜明...
扎西才让的小说有一种空灵感,那种空灵感主要来自于冲淡的语言和迂徐的语调,并且他的大多数小说情节是去戏剧化的,那种去戏剧化也没有导向于日常性,而毋宁说它们普遍具有一种散文诗式的风格。事实上,扎西才让的写作最初主要的体裁确实是散文和诗歌,比如散文集《七扇门》和诗集《大夏河畔》。这几种文类在他那里彼此渗透,交互为用,除了外在形式上的些微差异之外,内在格调与风格上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这种风格的一致性,我认...
笔者与聂茂是30多年的朋友了。我们都是农村里的苦孩子,跳出农门后,一起到长沙打拼,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他才华横溢,十分勤奋,又不安于现状。他在媒体做得顺风顺水时,为了更高目标,他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只身去国外留学,从零开始,这样的勇气,一般人的确做不到。学成归国后,他到大学任教,由助教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可以说,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励志故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藏族史诗《格萨尔》被先后列入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纂与传播,即成当务之急。汉文版的编纂出版,更是重中之重。知名《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编纂的汉文版《英雄格萨尔》5卷本于2019年5月出版,有艺术、学术、文化、社会、政治等多重价值,值得赞赏和铭记。《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且是活形态,至今被艺人传唱。史诗故事多达120部,长达100万行;因产生年代不同、流传地区不同、说唱者不同、整理者不...
安东尼奥·埃米利奥·莱特·科托,1955年生于莫桑比克的第二大城贝拉,以米亚·科托的笔名为世人所知。作为葡萄牙殖民者之子,一如很多生于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后裔,年轻时他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对当时葡萄牙萨拉查独裁政府的“新国家”持否定态度。但是,与其他葡萄牙后裔不同,他同时是一位坚定的反殖民主义者。因此,上大学时他便成为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下称“莫解阵”)的支持者并加入其中,为此他放弃大学学业,...
初读《田园的忧郁》,还以为是《小森林》一样的故事——作者因为城市生活触礁而隐居乡下,其内心的伤痕逐渐为美妙的田园所平复。但实际上,对作者佐藤春夫来说,即使他想要像陶潜、王维一样归隐田园,田园也终归不能成为他心灵的乐土。因为在他的小说里,虽然用的是中式古典诗意的语言,描述的是日本典型的乡间风情,但代表先进的西方元素仍无处不在,这意味着都市才是作者真正的心之所向。尽管如此,与都市相对立的田园中,依然充...
阿瑟·隆德克维斯特(Artur Lundkvist, 1906-1991)是瑞典著名作家和诗人,瑞典学院院士。生于瑞典南方斯科南省一个农户家庭的他,20岁时北上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家乡只接受过6年基础教育,到首都后在成人学校进修。他被看作1930年代瑞典现代主义“突破期”的“推动器”,以及那一时期瑞典诗歌界代表人物。1968年入选瑞典学院的他,一生著述繁多,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旅行记等。他...
白乐晴的民族文学论首先是韩国的进步文学者直面朝鲜半岛民族分断和韩国国内民主政治缺失之现实提出的文学理论,包含着对同时代民族现实的危机意识。它区别于在韩国建国后的十余年内作为文坛主流话语的“为文学而文学”的“纯粹文学论”,是文学积极参与现实,文学者积极承担起其社会责任之体现。它建立了新的文学评判标准,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农民文学、第三世界文学,真正意义上扭转了大韩民国建立后持续数十年的文坛主流的创作与...
麦家,1964年生,是中国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据统计,他的小说至今已卖出了500万册以上,并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他被翻译到西班牙语的作品中,最知名的是长篇小说《解密》,先后由西班牙德斯蒂诺出版社、墨西哥行星出版集团及中国五洲传媒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主人公是密码学家容金珍。他是一位跟我们以往熟知的英美间谍角色都大相径庭的特工。容金珍并没有炫目的特技动作和最尖端的武器,他的专长是破...
1844年,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富勒完成了她的杰作《十九世纪的妇女》初稿,并出版游记《湖上夏日》。后者是富勒与友人结伴西行的记录,结构松散,但文采斐然,引起纽约著名出版人霍拉斯·格里利的注意。格里利收购的纽约《论坛报》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试图通过改版吸引读者,打开市场销路;同时,他又是一位富于情怀的报人,希望借助报刊媒体提高民众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普及民众教育,将《论坛报》打...
1928年,一位来自拉丁美洲、年仅24岁的智利外交官来到中国,与中国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交流。这位外交官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这位浪漫的外交官就是聂鲁达。出生于1904年的聂鲁达是一位“人民的诗人”,同时是家国情怀深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曾说:“他们也想听我讨论政治思想,但我不会过度地谈论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的内容,因为人民需要另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其实就是诗歌的...
2013年,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夺得葡语文学的最高奖项卡蒙斯奖,一年之后,又摘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桂冠。2013年度卡蒙斯奖评审、安哥拉作家阿瓜卢萨强调,米亚·科托在语言上的独创性是从莫桑比克日常口语中提取的灵感。纽斯塔特文学奖的提名人加布里艾拉·格尔曼迪的论述更为精妙:“有些评论家将米亚·科托称为‘走私犯作家’,就像词语的罗宾汉,他窃取意义,将之应用于所有语言,强制表面上分裂的世界进行交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