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诗学相关记录167条 . 查询时间(0.028 秒)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一个前题性问题,即诗学观念生成的主体心理依据以及价值论基础发表一点见解,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心理状态、人学观念、人格理想是如何显现为诗学观念的。这就首先要从文化学术上经常处于主体地位的士人阶层谈起。 上篇:士人的社会角色与两大诗学系统 1 、士人社会角色的基本维度 中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是精神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构者。他们的特定社会境遇和心理倾向,对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化风...
内容提要:以往论者大都以“言志”与“缘情”二说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之基本观念。认为“志”即是指“思想”、“志向”, “情”是指“情绪”、“情感”,也有人指出“志”与“情”原本相通。总之是认为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中,诗的本体或者是“志”,或者是“情”, 最多再加上“志”与“情”相混合。这种根深蒂固的观点其实是很不确切的。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对“吟咏情性”( “情性”不等于“情感”、“情绪”)与“以意为主...
“自得”在宋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在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诗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用这同样一个语词来标示两个属于不同系统的范畴,这并非偶然的巧合一一它正表明了这两个不同系统的范畴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紧密联系又恰恰反映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某种重要影响 一“自得”诸义 自得一词之所以在宋学中获得重要意义,无论从语源学上还是从思想史上说,都是由于孟子的一段话: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摘要:宋代的文学观念主要有本体论、功能论、形式论三大类。整个宋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可以说就是这三类观念的相互交织与彼消此长。但是由于以道学为主体的宋学精神是彼时意识形态之强势话语,故而即使诗学观念这种独特话语形式也深受其影响。南宋时期是宋学,特别是道学成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诗学观念渐渐自觉拒斥宋学精神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杨万里与严沧浪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不同的诗学观念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不同的诗...
小引 如何运用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合理方法与视角来阐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意义与价值,这已是学术界屡屡提起的话题了。有些论者提出要依据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与话语的独特性、复杂性来确立相应的阐释方法与视角,以便使阐释活动能够有效地切近对象本身,这是极有见地的主张。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中国古代诗学范畴、概念以及负载它们的话语形式常常表现出某种不规范、多义项、随机性等特征。这自然会增加阐释活动的难度...
耿 波: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中年教授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等主张,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争鸣。您作的争论的一方,是否可以谈谈争论的焦点何在? 童庆炳: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上。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和一些学者发生了分歧。现实流行的尽管是合理的,但现实流行的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比如广告呀、时尚杂志呀、街心花园呀、美女图像呀,等等,也是有其价值的,它们有一种商业价值,能...
摘 要:汉译《诗学》对悲剧定义的关键术语翻译存在分歧。这涉及到对亚里士多德美学体系和古希腊悲剧特质的理解。古希腊悲剧的特质重在“严肃”,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是从医学上引申出来的。“卡塔西斯”作用主要是针对怜悯和恐惧而不是其它情感。  关键词:《诗学》;严肃;卡塔西斯;怜悯与恐惧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历来是一个学术竞技场。现存《诗学》分5部分,共26章,主要讨论悲剧,第6章中给悲剧下了一...
论作为“立法”策略的孔子诗学      孔子       2007/8/29
提要: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士人思想家是以“立法者”的姿态出现在彼时的文化领域的。孔子是其代表。他的思想学说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士人思想家这种“立法者”的特殊身份。孔子的诗学思想与他的“立法”活动密切相关,或者说孔子的诗学思想是其“立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合法性 立法 诗 自我神圣化 作者简介:李春青,男,1955年9月生 ,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内容提要]:余虹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中探讨了诗的本质,对传统美学将诗归结为审美,进行了反省性的批判。他认为审美因为悬置了现实,造成人的疏离和冷漠,违背了诗的使命,主张诗/文艺的本质应该是真。这一结论并不新鲜,但每个个体因此形成的思路,是值得分析的。我以为,诗/文艺的本质也是建立在审美之维上的,诗的自律性也要求审美的必然显现。本文就此,对余虹先生的观...
再谈文化诗学           2007/8/29
我发言的题目是“再谈文化诗学”。之前发表过四五篇相关的文章,可能在场的有些老师都读过,这里再补充点意见。首先我觉得目前的文学理论存在着某种危机,需要调整、改造。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观点。我认为主要的危机在于文学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问题,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文艺学原有的一套概念、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要求,如果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与我们不断变化的新的现实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改造...
论及宏大的叙事历史,犹如搁浅在荒滩上的叙事废船,里面存放的大量词语,如同大型动物残骸,只有少数胆大的掠食者偶尔前来光顾,取走有用的猛犸长牙或切下冰冻鲸脂。今天,这些叙事历史中惟有吉(Edward·Gibbon)或米什莱(Jules·Michelet)的长篇巨制偶然置于学生面前,人们因视野的限制而无从了解其中那些传奇性的名字。和同期的一些立体现实主义小说一样,这些著作文风艰涩,节奏缓慢,对于那些打算...
[内容提要] 新历史主义的诗学探索和批评实践是我们建立文化诗学的借镜。但这个流派至今存在着不为国内批语评界所重视的命名危机和方法困惑。它先后拥有“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和“历史诗学”等标签,理论家在对其归类上面临危机。本文通过对其不同称谓的追根索源和释名彰义,阐明不同标签间的关系,揭示处于其命名危机深层的方法论层面上共时性与历时性之间的高度紧张,指出与共时方法相应的“文化诗学”和与历时方法相...
通向一种历史诗学      历史诗学       2007/8/29
[内容提要]中国当前的文艺现实呼唤一种历史诗学,论文通过对历史诗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流变、理论坐标和问题序列的简要阐述,说明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推动历史诗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这一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已有文学研究的适度扩容,也可以为当前的文化研究注入更多的“历史性”内容。 当代中国文艺创作领域“历史文学”(包括“历史小说”、“历史影视剧”、“历史散文”、 “历史诗歌”等...
传统诗学的三种现代转换模式           2007/8/29
合理的诗学研究,除了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进行及时的概括、总结,理论家首先面对的就是传统诗学这一理论资源。中国现代学者在使传统诗学向现代性靠拢,进而实现创造性转化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给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不客气地说,20世纪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家虽然提出古代文论的当代转换问题,也进行了热热闹闹的讨论,却少有人能拿出一些扎扎实实的成果,现代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把巴赫金与哈贝马斯的哲学、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能是一种有趣的选择。自然,我们在这篇短文里,只能就交往与对话这个视角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难以全面展开。两人处于20世纪的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由于有着不很相同的德国哲学思想根源,在哲学、社会学和诗学的建构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共同性。 20世纪20年代末,巴赫金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书中,极大地改造了语言科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