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4939条 . 查询时间(2.676 秒)
具有圆偏振发光(CPL)特性的手性材料因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数据存储、光子技术和3D显示领域。此外,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CP-OLED)由于其易于直接生成圆偏振电致发光(CPEL)的优点,在3D显示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手性光电功能材料和CP-OLED器件对直接实现3D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月26日,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和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镜TH-F120相继发布,这标志着生物物理所科技成果转化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1月16日,普译生物发布了公司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以及配套芯片和试剂盒,该测序系统为长读长测序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月20日,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镜TH-F120在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发布。这标...
组织工程的目的是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用于修复人体的疾病和缺损。由于体外构建的组织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血液供应系统,只有皮肤、软骨和骨组织工程产品应用于临床。科学家已经成功打印出人工心脏、肝脏、肺、肾等组织器官,但人工微血管网络尤其是毛细血管网络(管径为 6~9μm)打印始终是组织工程中一个难题和瓶颈。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李家文副教授课题组提出适用于三维毛细血管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王泉明团队合作,在溶液中实现了金属团簇>99%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态发光机制,解决了这一方向的难题。2024年1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unity NIR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 from a room-temperature solvated metal nanocluster为题,发表在《科...
2024年1月22日,Nature杂志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在大片段DNA插入技术版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成果入选。这七项技术涵盖了“用于蛋白质设计的深度学习”、“大片段DNA插入”、“脑机接口”、“超级分辨率”、“细胞图谱”、“3D打印纳米材料”和“深度伪造检测”等前沿方向。
2024年1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项勇刚教授带领的有机光电材料研究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题为“Sequential Oxidation/Cyclization of Readily Available Imine Linkages to Access Benzoxazole-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
2024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在构筑兼具高容量、高倍率的二维单晶钴酸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制出一种超薄二维单晶钴酸锂正极新材料,提升了其平台容量、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及循环稳定性等,并进一步组装出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型超级电容器。
2024年1月18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下简称“硬线项目”)45千瓦(kW)电子束流收集桶在一号井设备安装厅B5层顺利安装落位。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硬线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浩主持安装落位仪式。硬线项目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施尔畏,硬线项目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以及经理部成员,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相关人员,设备承制单位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总裁邵建明、总经理邓建国,中...
相干性和隧穿效应在量子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隧穿事件中,粒子在势垒中所需的隧穿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议。当涉及多粒子过程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当多粒子在势垒两侧来回隧穿时,其量子相干时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物理问题。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环境友好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一步旋涂法实现了大面积外延生长的高质量锡基钙钛矿薄膜,突破了传统外延方法在大面积器件制备方面的局限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与材料组成和结构一样,尺寸(维度和尺度)同样可以调控材料性能。例如,2010年和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分别授予二维材料和胶体量子点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凸显了材料维度和尺度的重要性。
为解决现代计算系统中(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内存墙”带宽局限、高效计算瓶颈和制造工艺尺寸微缩等问题,一种结合新型非晶态氧化铟镓锌(IGZO)薄膜材料的无电容(2T0C)DRAM结构,有望取代传统1T1C DRAM成为关键性的新兴技术路线。目前,大量研究工作集中于通过器件结构和工艺优化来提升IGZO 3D DRAM的保留时间和操作速度,但现有IGZO TFTs器件普遍存在性能均一性及阈值调控难题,...
阻变存储器(RRAM)因其高速、低功耗和可扩展性而被广泛用于实现边缘计算加速器。但由于RRAM存在保持特性退化的问题,导致基于RRAM芯片上的网络推理准确率随时间的增大而降低,从而限制了基于RRAM的边缘计算加速器的运算精度。
在纳米光子系统中,极化激元是一种由入射光与材料表界面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电磁模式,能够实现纳米尺度上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极化激元材料是构建光电互联芯片的重要材料基础。然而,由于光学材料本身的损耗限制,极化激元光子器件在应用推广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024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李光元课题组,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Ultrahigh-Q Metasurface Transparency Band Induced by Collective-Collective Coupling的研究成果,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