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 Nature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702 秒)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海洋模拟与生态动力课题组,在海洋亚中尺度过程对生物碳泵效率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biological carbon export to the mesopelagic ocean induced by submesoscale front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揭示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副研究员张旭博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张锦昌和院士林间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自然·地球科学》同步发表该成果的研究简...
民以食为天,农田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础。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农田生态系统代表地球上最大的氮素流。气候变化威胁农田的稳定性,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氮循环将决定农田中潜在的碳汇或碳源,因此理解这两个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之间的耦合关系非常重要。气候变化究竟会对农田氮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一气候变化驱动力如何改变农田氮循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浙江大学...
日前,2018级博士研究生夏宇轩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形》发表题为《一种基于多孔介质孔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新计算方法》的论文,入选Mathematics学科领域高被引论文。在该论文中,夏宇轩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毛细管假设的计算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和迂曲度分形维数的新方法。
2020年7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外聘大地构造学科唐春安教授(第一作者)及其国际合作团队的研究新成果——“Breaking Earth’s shell into a global plate network”。该文的合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马天辉、博士研究生王永艺以及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甜甜、香港大学地质系 Webb 博士和美国汉普顿大学大气与...
喀斯特地区由于岩石易溶,土壤侵蚀和漏失严重,植被生产力低,植被退化后恢复困难。石多土少导致植被依赖岩石缝隙而生。基岩的化学特性对于植被生长有何影响?如何影响?长期以来,植被生态学研究忽略了岩石这一对植被生产力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鸿雁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地球关键带项目支持下,与英国Exeter大学、Cranfield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的同行合作,基于地...
印度大陆俯冲(subduction)或底冲(underthrusting)是解释印度与亚洲碰撞以来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岩浆活动和隆升强有力的构造模式。在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成像揭示了包括中下地壳的印度大陆板块向青藏高原之下的底冲构造(Nábelek et al., 2009)。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两侧,存在东西两个构造结的独特构造。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对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的地震学研究显示:包...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课题组关于利用Mo同位素体系示踪俯冲带流体性质最新成果,对理解岛弧岩浆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壳幔循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陈硕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俯冲带是地球表生圈层和深部圈层化学交换的主要场所。俯冲板片在俯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变质、脱水反应形成流体,并诱发地幔楔部...
近日,我校李曙光院士团队新引进的“青年千人”王水炯教授和合作者在地球科学国际顶尖刊物《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Methanogenesis sustained by sulfide weathering during 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的学术论文,在探索全球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期间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近日,《Nature》杂志撰文报道了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润秋、许强及胡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该科研成果列为全球研究热点(Highlight)。据悉,该团队2月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该成果,题为《巨型滑坡底部超低摩擦机理——摩擦热产生的蒸汽压和CO2气压与岩石重结晶共...
2018年6月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我校人文学院特任研究员王传超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的论文《Analysis of 3800-year-old Yersinia pestis genomes suggests Bronze Age origin for bubonic plague》,王传超系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才、特任研究员。该论文通过对青铜...
2018年2月1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教授、杨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题为“中国寒武纪早期抚仙湖虫类揭示真节肢动物颚基原节的起源”(Early Cambrian fuxianhuiids from China reveal origin of the gnathobasic protopodite ...
2017年11月28日,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夏群科课题组题为“Mantle hydration and 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generation of large igneous provinces”的研究论文,该文阐述了地球上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的成因。LIPs是由短时间内(<1-...
2017年11月9日,我校材料学院姜源副教授,与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课题组、德国Konstanz大学Helmut Cölfen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otal Morphosynthesis of Biomimetic Prismatic-Type CaCO3 Thin Films”的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全合成手段获得了仿贝类棱...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立辉教授在南海海山玄武岩成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Evolution of carbonated melt to alkali basalt in the South China Sea”最近以长论文(Article)形式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DOI: 10.1038/NGEO28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