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考古学相关记录16214条 . 查询时间(0.538 秒)
范佳楠,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汉唐宋元考古、陶瓷考古、海上丝绸之路。主讲课程:中国古代陶瓷、世界博物馆概览、博物馆实践、国外考古概论等。
李帅,1989年生,汉族,四川安岳人。2007—2017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2017年留校,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西南考古(含西藏考古),先后承担过田野考古实习、田野调查实习、古钱学概论等课程,承担《南方民族考古》编辑及编务工作。
李水城博士,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青铜时代考古、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盐业考古(冶金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
2024年3月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副所长李爱军以及语言学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一行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院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交流调研。语言研究所一行现场参观了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实验室,并于考古所王府井小山坡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施劲松主持。
郑韩故城最早发现于1923年,后经持续性考古发掘,屡有重大发现。本书稿收录郑韩故城遗址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200余件,图片约530张,包括器物照片484张、线图46张,另有拓片若干张,并有出土信息、器物描述等内容,比较深入地展现了郑韩故城所代表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地区青铜器文明。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项目——丹江口市莲花池墓地的考古发掘报告。系统地介绍了莲花池墓地发掘的14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晚段至西汉末年墓葬125座,明清墓葬10座,近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6座。在详细介绍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出土最丰富的秦汉时期墓葬进行了随葬品类型学、墓葬分期与年代、埋葬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并探讨了秦汉时期丹江口库区秦、楚、巴文化的接触、共存、融合与汉文化的...
丧葬简牍,指古人用来记载丧葬活动相关事项的简牍,主要包括遣策、赗书、告地策、买地券、镇墓文等,是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实录材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在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刊布的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部分丧葬文书从文本性质、简牍编联、释文校释、名物考证等多个方面加以解读。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一项关于青藏高原史前牦牛驯化与黄牛利用的重要研究,以Evidence for early domestic yak,taurine cattle,and their hybri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青藏高原早期家养牦牛、普通黄牛及其杂交种的证据》)为题,...
本书从南澳岛的实物调查资料入手,对闽越两省现存明清海防城堡遗存、明清海岸烟墩、炮台要塞、水师、民防或海盗营寨遗址,船官、船政史迹、海防官兵墓葬进行整理。囊括南澳岛上大部分海疆与海防文化遗产,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展示了南澳岛的海疆经略与海防史,为以后更多的海岛考古学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理论方法上,本书重新梳理了海洋考古学的相关概念,及国内海洋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并以聚落考古为着眼点,探讨了对海洋聚落...
本书利用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秦简、岳麓秦简、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等新出简牍,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秦汉帝国的产生、特征、政治经济体制等进行探讨。内容涉及战国秦人的天下观对帝国建构的影响、官僚制的形成及演变、爵秩位体系与秦汉社会分层、土地赋税与徭役制度等。
本书按照遗址概况、地层堆积与形成过程、文化遗存、社会关反响等四大版块挑选图片,并配以遗址发现、发掘的情况介绍(前言)和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附录),为研究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海侵时间、过程及中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反映出全新世早中期环境变迁与中国古海岸线人类活动起源、发展的明确过程,为研究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起源和发展等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家猪的驯化和饲养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它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本书以动物考古为主要研究视角,并参考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阐释中国古代家猪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家猪的饲养技术、家猪的用途、家猪的仪式和文化内涵,全景式地展示中国先民驯化和饲养猪的历程,在思路和方法上打通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壁垒,揭示猪的物质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体现了学界对中国...
近日,首付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科技考古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考古机构以首都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SCIE/SSCI/A&HCI同时收录)在线发表了袁广阔教授团队近年来多学科交叉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探讨距今约8000年的人类生业经济及中国古代家猪驯化早期阶段的途径。
本书是天津地区旧石器研究的最新成果,回顾了以往在该地区所作的工作,并全面介绍了2015年重点调查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以及2019年朝阳洞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同时运用原料分析、技术分析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遗址的原料利用策略、石制品技术、石器工业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该地区与周临地区文化的关系,为天津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的技术演化和适应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角。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推动广西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方春明,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