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作物耕作学相关记录1325条 . 查询时间(3.842 秒)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不断增加,占国内大豆消耗量的90%,甚至以上;另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被其他产量和经济效益更优的作物替代,对我国粮食、水资源、耕地、环境等产生了一系列的综合影响。
兰霞,女,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九三学社。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现为农业与生物学院农学系教师。
2021年3月18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委托,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在南宁对资环所承担的2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稻田镉铅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AB16380084)与“广西富硒粮食生态轮作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AB16380207)进行验收。专家组分别听取了2个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认真审阅项目验收材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2个项目均完成了合同约定的考核指标...
2021年3月14-16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赵沛义研究员主持的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旱作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种植技术与集成模式研究”项目2020年度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部署会在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会议由科研处副处长孙峰成主持,副院长赵举研究员致欢迎辞。内蒙古农业大学屈忠义教授和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程争鸣高级工程师应邀作为咨询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
为扎实推进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实施,有效提升“五方挂钩”帮扶工作成效,2021年3月11日,由粮食作物研究所承担的“泗阳县林果地套种蔬油两用油菜模式创建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泗阳县李口镇顺利召开。成果转化处、院工会、经作所相关负责同志、泗阳挂职干部和亚夫科技特派员参加了活动。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2013-2019国家级项目列表。
大米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PDR)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粮食安全和就业的关键。全国80%以上的农民种植水稻,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左右。然而,老挝的山地地形、季风频繁的热带气候、土壤侵蚀、缺乏合适的水稻品种以及化肥使用不足限制了水稻产量,威胁着这个农业社会的生计。由于该国72%的水稻种植地区依赖于自然降雨,预计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下日益变化的降雨模式将对水稻生产产生破坏性影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省部奖(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大部分地区干旱事件频发,引起粮食产量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粮食产区应对干旱的积极应对策略之一。然而,很少有研究将土壤碳排放、微生物和作物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保护性耕作对自然干旱的综合响应。为此,东北地理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比较了自然干旱和正常降水年份下的土壤CO2排放、土壤微生物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