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自然语言处理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自然语言处理相关记录549条 . 查询时间(5.596 秒)
刘桃,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声音图像文字多模态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年来在相关领域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如AAAI、CIKM发表论文多篇。
朱青,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可信服务计算、新型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社交网络与大图数据管理、个性化推荐系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发表论文50多篇,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SIGMOD,EDBT,DASFAA,ICWS,APWEB等,和顶级期刊TKDE,World Wide Web,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金澎,男,1977年12月生,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30余篇被SCI或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青工委委员。
跨语言自动摘要是一项对源语言文本核心信息进行内容归纳,以目标语言的形式组织成摘要的任务。跨语言自动摘要方法研究对于跨境电商(辅助用户进行决策)、舆情分析(帮助分析人员过滤冗余信息)和内容推荐(为用户推荐外语新闻)等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平行数据的缺失,大多数已有的跨语言自动摘要方法只能基于管道式方法实现,造成严重的误差传播问题,使得摘要质量受到极大的制约。
陈伟,男;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学位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智能信息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4项。
陶乾,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医疗、自然语言处理。主持科研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超级计算科学应用研究专项1项, 国家 “863” 子课题(任务)1项,“十二五”科技攻关子课题(任务)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吴庆耀,男,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教育厅创新青年,Elsevier国际期刊Software Impacts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媒体异构数据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目前已在相关方向发表近5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专项2项,珠江新星项目1项,腾讯犀牛鸟基金项...
蔡毅,男,教授,博导,教育部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主任、香港裘搓基金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CCF 高级会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委员、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拥有 20 多个知识产权,在...
2020年5月13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举办首场线上讲座,实验室首席专家、外语健脑强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北外网院荣誉院长顾曰国教授通过网络直播向社会公众作了题为“从手的演变看人、语言与智能的演变”的讲座。万余名网友参与了线上会议和直播互动。顾曰国从鱼鳍到手的演变谈起,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从自然语言处理到...
关晓菡,女,副教授,博士。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2010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荣誉称号。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1项。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期中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一部、研究生教材一部、翻译专著2部。累计获得纵向经费...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毅教授指导的2018级博士研究生杨志伟同学的论文" Attention-based Multi-level Feature Fusion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被CCF-A类会议(IJCAI-PRICAI 2020)接收。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
美国Lux Research研究机构近日发布了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改善创新前端》的白皮书。该书指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提升创新效率,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产业界正发力钻研人工智能利用数据的高效方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主题建模可以使技术优化、竞争分析和微弱信号检测等流程得到改善,加快海量文本数据分析,而以上环节均是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Lux Research数字产品副总裁凯文·西恩博...
常毅教授指导的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魏哲培同学的论文"A Novel Hierarchical Binary Tagging Framework for Relational Triple Extraction"被CCF-A类会议(ACL 2020)接收。这是自2019年入学以来,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第2名硕士一年级研究生的论文被CCF-A类会议接收。魏哲培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计算...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声音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语音助手可以在很多场景下为人类提供便捷的服务,比如当你双手提着东西,不方便拿手机,可以唤醒“Siri”帮忙拨打电话;睡觉前,你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智能家居语音助手关闭卧室的灯光而不用自己起身……然而,近期有学者发现,这些语音助手在提高我们生活便捷度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泄密者”。
辛欣,博士后,硕士生导师。2012-至今,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语言信息处理与社会计算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对话系统,新闻检索及推荐)和数据挖掘(智能交通,时空序列预测)。主讲“知识工程”、“机器学习”、“Web智能与社会计算”、“大学计算机”等课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