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物 作物耕作学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3.143 秒)
康建宏,宁夏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教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和植物生理生化的教学和科研,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春小麦氮磷钾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研究”等2项,主持和参加宁夏自然基金项目4项, 2006年以来作为主要执行人参加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7人,目前主持国家...
刘根红,宁夏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学:主要担任农学专业《农作学》、《农业推广学》、《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区划》、《现代农作制度》等课程,担任研究生《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研究方法》、《作物学案例分析》和《现代作物生产与农作制专题》课程。指导完成近20名本科生生产实习及论文指导工作,2003年获本科优秀指导教师,协助4名研究生生产实习及论文修改工作。
肖小平,男,1963年6月生,汉族,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自然灾害减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土肥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现代农作制、保护性耕作与农业生态、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唐海明,男,1980年2月生,汉族,湖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现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耕作生态和现代农作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及活性影响的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突发性农业气象灾害防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季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湖湘青年科技创...
赵学强,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项:“水稻耐铝特性与偏喜铵特性关联的机理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近年代表性论文有Zhao XQ, Mitani N, Yamaji N, Shen RF, Ma JF. 2010. Involvement of silicon influx transporter OsNIP2;1 in selenite uptake in rice. ...
梁爱珍,1979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其固定机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保护和恢复东北黑土资源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国外杰出人才项目“中国东北松嫩平原黑土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水平现状和可增加潜力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土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的潜力”和“黑土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储量的关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院地合作项目等。以第一...
程方民,男,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籍贯:陕西省韩城市。教授、博导。学位: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专长:水稻逆境生理与品质化学。
刘万代,男,1968年2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专长小麦高产栽培,河南省作物学会、农学会、小麦研究会会员。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机理及其调优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第1名;小麦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第2名。
王同朝,男,1964年9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专长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学会理事、河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小麦夏玉米两熟制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夏玉米高产的土壤物理条件及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志强,男,1978年8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专长作物抗旱、节水栽培理论与技术,冬小麦水氮协同效应及高效配合技术研究,河南重点农业攻关项目,编号:072102170002,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起止年限:2007.1—2009.12。2008年农学院优秀班主任,2007年度农学院教学优秀奖。
郑飞,男,1971年12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副主任,所在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研究专长作物栽培生理与生长发育调控,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人民政府小麦优质高效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一种小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小麦起垄成型板和小麦起垄播种机”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郑国清,男,1964年6月出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学术和社会兼职 河南省农学会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信息协会农业信息分会理事长、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获2003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大瑜,男,1968年出生,博士,副教授。中国民盟成员,吉林省耕作学会理事。参加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发表重点期刊与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及著作5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研究。
沈学年,农业教育家,中国耕作学创始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作物科研事业,早期开展水稻抗虫、小麦抗病育种,系选或鉴定出抗螟水稻和“蚂蚱麦”、“碧玉麦”等优良品种;50年代以来讲授作物学,主编《耕作学》(南方本),对建立和发展我国耕作学做出了贡献。
孙渠,耕作学家,中国耕作学科主要奠基人。他汲取国外土壤肥力和耕作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率先提出用地养地相结合是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以 此为指导开设耕作学课程,创建耕作学教研组,主持编写第一部耕作学教科书,为我国耕作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