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病毒学相关记录159条 . 查询时间(0.352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立华团队首次从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鉴定一个三组分环状单链DNA病毒FgGMTV1,并利用克隆载体成功构建该病毒的侵染性克隆。该研究从病毒角度揭示小麦赤霉病菌的致病机理,并且该系统将有利于发展真菌载体用于小麦赤霉病菌的功能研究和病害防治。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近日,植保学院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治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daptive regulation of virulence genes by microRNA-like RNAs in Valsa mal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苹果树腐烂病菌microRNA-like RNA (milRNA)适应性调控病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植保学院博士研究生许铭为论文第...
2019年11月21日上午,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党委主办,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党支部、青年工作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联合承办的“党建+学术”植物保护青年科技人员成长论坛在广西农科院学术交流中心2号报告厅举行。广西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研究员;广西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凯学研究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郑传临研究员;广西农科院院长助理周忠实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来自中国植保学会、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湖南...
大部分布尼亚病毒均由媒介生物传播,病毒与其传播媒介能够“和平相处”,但对人类和植物宿主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引起严重的出血热等致命症状和作物绝收。另外该类病毒具有操纵媒介生物的行为,加速病毒自身向脊椎动物、鸟类、昆虫和植物的传播。这种病毒与媒介生物和谐共处,并通过操纵宿主有利于媒介昆虫,从而间接有利于病毒传播的行为,被学界称为病毒的“情商,EQ”。然而,这种EQ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控制该类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周雪平团队在《植物科学趋势》上概述了双生病毒卫星DNA如何破坏植物的抗病毒兵工厂从而实现病毒有效侵染和传播的研究进展。作为一类专性寄生物,双生病毒—卫星病害复合体仅编码7个蛋白,需要依赖与寄主植物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复制、转录和系统移动等生活史。双生病毒侵染植物后,调控寄主的细胞周期、磷酸化介导的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植物负义链RNA病毒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和纤细病毒属(Teniuvirus)的成员在农业生产上的危害尤为严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及其典型成员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寄主范围极广且较难控制,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农林作物上为害严重,已造成较大的经...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各种外界生物的侵染,作为危害作物的第二大病害—植物病毒一旦感染农作物,其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颗粒无收。不起眼的昆虫往往是病毒病害在农作物产地爆发流行的罪魁祸首,目前所已知的病毒中,超过75%都是依赖昆虫进行传播。昆虫在发病的农作物上取食汁液时病毒就被携带进昆虫体内,随后被媒介昆虫大面积传播。因此,为控制并降低病毒病害的发生率,探究病毒和昆虫介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从烟草根际促生细菌中分离到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碱性金属蛋白酶。该蛋白具有激发寄主植物产生细胞自噬和泛素化等多种天然免疫活性,具备开发为抗病毒特效药剂的重大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流行...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毁灭性病害,稻瘟病不仅发生于世界各地,而且有可能发病于水稻的各生育期,近年来每年给我国造成30亿公斤以上的粮食损失,甚至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稻瘟病菌为什么这么“强大”?最近,我校植保学院张正光课题组揭示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介导细胞自噬控制稻瘟病菌致病的机制。该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Hat1是一支十分“狡猾”的部队,平时只留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维持病菌生长发育...
植物存在与动物类似的先天免疫系统,该免疫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病原菌并激活植物的防卫反应。植物免疫系统利用一类胞内免疫受体专门负责监测病原菌的入侵,当监测到病原菌入侵时,植物免疫受体就能够被激活并针对入侵的病原菌发动国防战争,因此这一类抗病基因在农业生产和作物抗病育种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胞内免疫受体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对入侵病原菌极其惨烈的战争,植物通过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来限制病原菌的侵染,一旦发动了...
植物存在与动物类似的先天免疫系统,该免疫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病原菌并激活植物的防卫反应。植物免疫系统利用一类胞内免疫受体专门负责监测病原菌的入侵,当监测到病原菌入侵时,植物免疫受体就能够被激活并针对入侵的病原菌发动国防战争,因此这一类抗病基因在农业生产和作物抗病育种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胞内免疫受体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对入侵病原菌极其惨烈的战争,植物通过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来限制病原菌的侵染,一旦发动了...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完成的“主要落叶果树病毒快速检测及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华耐园艺科技奖。
日前,国际微生物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5年IF:5.965)杂志在线发表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秦庆明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key gluconeogenic gene PCK1 is crucial for virulence of Botrytis cinerea via initiating its ...
2018年5月3日下午,第22期植物保护高端讲坛暨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在分子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魏太云教授作了题为“水稻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的报告,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道宏教授主持了报告会。魏太云教授主要针对电镜视野下水稻病毒侵染媒介昆虫的过程进行讲解。魏太云首先介绍了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稻病毒病的种类和传播方式。他说:“水稻病毒病是导致粮食产量损失的...
植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昆虫介体。此前对植物病毒的研究更多关注植物病毒在植物中的侵染与复制,而对其在介体昆虫中的生活过程缺乏了解,因此研究人员缺乏对植物病毒完整生活史的认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播RSV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在水稻植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