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自动化相关记录8456条 . 查询时间(0.668 秒)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后摩尔与集成系统中心多篇成果被2024年ACM/IEEE设计自动化国际会议(ACM/IEEE Design and Automation Conference,DAC)接收录用。DAC有超过60年的举办历史,是(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有着深远影响。本届DAC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陶瓷点阵结构增材制造的拓扑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力学性能预测的数学拓扑优化模型。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力学领域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MECHANICALSCIENCES (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IF:7.3)。
在生物工程领域,基因组规模的代谢模型(GEMs)被广泛用于预测微生物的行为。然而,传统的GEMs主要考虑了化学计量约束,忽略了酶浓度、动力学参数和途径热力学对反应通量的影响,这导致了模拟预测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酶约束模型(ecModels),这些模型通过整合酶浓度的限制,成功地提高了化学品生产的效率。
赵大兴,出生于1962年12月23日,现为湖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负责人,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负责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装备制造及检测控制”首席负责人。湖北省机械基础教学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机械工程”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获湖北省“双百人才计划”。武汉市机器视...
谱系节点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基于传统人为操作获取谱系细胞单克隆的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劳动力,获取效率通常较低,且无法以无标记、无酶活反应参与、非侵入式的方式获取谱系细胞单克隆。此外,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提高谱系细胞收获效率,但这一方法无法获得基于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单克隆。因此,发展能够高效富集谱系细胞单克隆的自动化整机技术十分重要。由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粘附力变化是谱系细胞命...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化获取。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研究》。
院徽主符号为“A”、“E”。代表了学院Automation(自动化)与Electrical(电气)的两大基础专业;“A”、“E”相互环绕、彼此呼应,体现了学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携手前行的发展方向。
记者2024年4月8日获悉,随着新型智能自动化储油罐切水系统正式投运,大港油田储油罐排水告别人工操作,为破解困扰行业的储油罐排水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重要的功能材料,可为细胞和组织提供结构支撑,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组织修复。在器官制造领域,胶原蛋白可作为支架材料,提供细胞附着和生长的框架,促进组织器官的重建与修复。然而,由于胶原蛋白具有明显的软物质属性,使得对其进行高精细度结构的加工非常困难,大大制约了胶原材料在器官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为提升研究所软件研发能力,2024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软件工程专家来所开展C/C++语言编码规范培训。此次培训为软件研发人员提供了一次集中系统学习C/C++语言编码规范的机会,近40名从事软件研发的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梁静,1981年6月出生,河南兰考人。河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发端于1975年成立的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院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河南机电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是我校办学实力较强,创建时间最早的院系之一。
2024年3月25日,石化机械自主研制的新能源自动化修井机从近2000家参展商近万种展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24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唯一展品创新金奖。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姚蒙副研究员近期在《SCIENCE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团队在东湖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DNA(eDNA)监测技术已成为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姚蒙副研究员近期在《SCIENCE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eDNA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团队在东湖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