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元件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58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激光器棒腔一体化元件
2023年8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魏朝阳研究员团队基于CO2激光的缺陷表征与去除过程,实现了高抗紫外激光损伤熔石英元件制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CF)研究的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当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且系统性极强的光学系统工程,需要上万件大口径强激光光学元件,包括磷酸盐钕玻璃放大片和平面反射镜、非球面聚焦透镜、衍射元件,以及大口径非线性激光晶体等。
2021年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825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项目56项,其中有55项电子元件及关键原材料专利进入获奖名单。
最近,现代工学院胡伟、陆延青团队通过合理预设液晶平面结构取向,诱导液晶组装实现特定的折射率平面分布,制备出均质、各向异性的集成光子元件。基于温度与入射偏振控制,实现了单个元件的功能调谐与开关。进一步结合电场、光场等外场的定点操控,有望实现片上分立元件的动态串并联。该“软”集成光子元件将为可编程集成光子芯片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成果以Liquid-crystal-mediated active ...
最近,现代工学院胡伟、陆延青团队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开发出多功能平面太赫兹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种太赫兹波前调控的全新解决方案。该成果以Planar terahertz photonics mediated by liquid crystal polymers为题,于2020年2月5日在线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上(Adv. Opt. Mater. 2020, 1902124)。
2017SPIE光学,结构,元件和子系统材料技术和应用专题会议(Material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to Optics,Structures,Components,and Sub-Systems III)。
2017SPIE光伏电池、模块、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专题会议(SPIE Reliability of Photovoltaic Cells, Modules,Components,and Systems X)。
设计了一种收发一体化的光控相控阵天线系统.该系统中,采用基于微光学元件堆栈集成技术实现真时延的产生.天线系统通过光域内的延迟控制实现微波射频域的波束控制.对系统接收模式状态进行实验验证,±10.6°、±30.8°波束指向的暗室实验结果表明,在2~6GHz宽带微波信号下,±10.6°指向角的最大指向角误差为3.1°,±30.8°指向角的最大指向角误差为1.2°.相控阵天线系统在2GHz频点动态范围约...
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口径光学元件轮廓测量,以激光跟踪仪作为测量的工具,引入测量平差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光学元件毛坯制作、铣磨加工阶段的轮廓测量精度。首先,对拟合误差的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出影响拟合精度的因素;之后,对于大口径元件轮廓测量的具体检测模型提出了提高拟合精度的方法;最后,对于实际的2 m量级口径的SiC主镜进行了实际的测量与拟合,并从F数、拟合残差、结构函数等角度分析了平差结果。所提...
介绍一种采用塑料光学元件和玻璃光学元件进行混合设计的微光夜视物镜,该系统利用光学被动无热化原理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和像差平衡,其工作波长范围为0.65~0.95 μm,视场为40°,F数为1.2. 利用CODE V光学设计软件对微光夜视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温度适应性、零件质量等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设计结果表明,在高低温情况下,各个视场的MTF值均大于0.4,光学零件质量为20 g...
超光滑加工通常是在保证光学元件面型精度不劣化前提下提升其中高频精度.均匀去除是保证超光滑加工过程中光学元件面型精度不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四轴三联动小磨头超光滑加工机床为基础,结合Preston假设,研究了四轴三联动超光滑加工机床对光学元件的材料去除特性,发现当机床取某些特定的参量时,通过等值的驻留时间规划即可实现光学元件表面材料的均匀去除.最后,对这些特定的参量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
计算机光学元件是纯相位元件,能够产生任意形状的波面分布,但存在着加工工艺过于复杂的缺点。目前出现了用数字化元件实现计算机光学元件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常要面临黑栅效应的干扰。利用傅里叶光学理论研究了黑栅效应对具体元件的影响程度,找出了影响黑栅效应强弱的因素,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减小黑栅的宽度可使光能量向接收屏中央集中,有效降低黑栅效应的干扰。
介绍了一种利用高分辨力CCD快速检测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和体内疵病的方法。利用侧照明方式对大口径光学元件进行均匀掠射照明,表面和体内疵病因为散射在暗室成像过程中影像被放大。对比研究了疵病示踪尺寸和真实尺寸,得出近似数学关系,利用高分辨力CCD,通过一次性成像获得光学元件疵病尺寸近似值、2维空间位置等定量描述表面特征的信息。
采用庞加莱几何表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光纤中的线双折射和圆双折射分别对入射光偏振态的调制规律,同时研究了这两种双折射同时存在的低双折射旋光纤的双折射特性.根据理论分析的调制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分立光学元件测量旋光纤双折射参量的截断法,可以仅通过消光比的测量和计算获得旋光纤的线双折射和圆双折射参量,进而可以通过线双折射参量近似计算差分群时延,且采用该方法的理论计算值与传统方法的测量值吻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