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学原理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学说史 人口史 人口地理学 人口生态学 区域人口学 人口系统工程 人口预测学 人口规划学 人口政策学 计划生育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人口学 预期寿命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82 秒)
本项研究以1994-2019年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ee-Carter模型和沙列文方法对中国老年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时间进行预测,得到以下基本结论:预计到2030年,男性60岁老年人口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8.54年提升到10.72年,女性60岁老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则从7.45年提升为9.31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人口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
以经典的Lee-Carter死亡率模型为工具,采用中国1994-2019年死亡数据,构建Lee-Carter死亡率模型,研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预测问题。研究表明:虽然中国死亡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但不同来源数据质量差距和冲突依然比较明显。随着死亡水平的下降,1994年以来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死亡数据面临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从Lee-Carter死亡率模型拟合效果来看,模型拟合年龄别死亡率平均相对误...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科学研究论文称,居住在美国被戏称为“超级基金”场地——即被有害物质污染的场地的附近居民,可能会平均降低0.2年的预期寿命。这项评估有害废物场地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环境科学研究指出,社会人口因素上的不利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还会进一步加剧平均预期寿命降低的这种后果。
文章利用生命力模型分解内生预期寿命和外生损失寿命,考察了中国各地区2010年成年人口预期寿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成年人口预期寿命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人口预期寿命梯度递减。男性内生预期寿命东西部差距较大,女性的外生损失寿命差异更明显。预期寿命相近地区的死亡模式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平均气温是对内生预期寿命影响最显著的指标,而其他经济发展因素和极端气温条...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和2014年数据,以65~99岁老年人口为目标人群,利用插值马尔可夫链方法,计算了分性别年龄的老年人口不同健康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健康预期寿命及其余寿占比,依据风险转移概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对老年人口失能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失能的转移概率逐渐上升,失能—健康恢复概率逐渐下降,在高龄阶段,健康—失能转移概率迅速增加,...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越高,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保持高速、稳定增长,2014年达到82.29岁,已处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目前对占上海常住人口40%的非户籍人口的死亡模式和预期寿命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户籍人口死亡登记数据,估算非户籍人口年龄别死亡率,考虑到非户籍人口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构成,特别地考察了15~59岁的部分预期寿命。结果发现,2000~2010年,上海非户籍的...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越高,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
文章基于Lee -Carter 模型从拟合和预测全年龄段人口死亡率、 计算平均预期寿命和构造动态生命表的应用三方面深度诠释了我国大陆1994 -2060 年、 台湾地区1970 -2060年0 -100 岁及以上男性、 女性和合计人口死亡率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动态演变规律? 并针对台湾地区充足死亡率数据和大陆地区有限死亡率数据? 探讨了Lee -Carter 模型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 女...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是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两个典型特征,而年龄阶段不同,个人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也不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选定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我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和年龄结构改变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提高了我国国民储蓄率;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
单位:岁 地 区 1990年预期寿命     2000年预期寿命     男 女 男 女               全 国 68.55 ...
本文应用2004年和199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数据,采用Sullivan法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1994年到2004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平均有1.5年生活不能自理,女性老年人平均为2.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生活...
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引入分段预期寿命,利用178个国家和地区的1981~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验证工作期与老年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正向影响,而工作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中国国民储蓄率增加约6.53个百分点,其中老年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国民储蓄率增加约7.46个百分点;工作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
本文对云南省23个民族(除水、满、蒙三个民族外)的死亡率状况及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差异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各民族死亡水平的差异及预期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不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