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研究团队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微生物海洋学实验室目前有7名教师,其中1名教授,6名副教授,另有2名博士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包括微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环境响应,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中的作用等);2)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及群体感应淬灭(包括细菌密度感应对颗粒有机碳降解的调控作用);3)海洋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资源开发(包括海洋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技术的建立、新物种的分类鉴定、...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西方古植物学家长期持有的观点是:白垩纪之前没有被子植物,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研究大量的化石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土壤水分是气候系统的关键变量,在农业、水文学、生态学和气候学等多个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需要开展水文和农业环境变化的精细监测区,往往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百米甚至数十米)的土壤水分分布信息,但因为条件所限地面实测难以展开。卫星和无人机遥感融合,是获取高分辨率地表要素的重要手段。
西部造山带构造岩浆作用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团队围绕西北地区主要大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等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填图等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并在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围绕区域造山带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团队,主要围绕西北地区主要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等矿床地质和生产探矿等技术问题,通过典型矿床解剖工作,对区域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对重点找矿靶区进行了预测,取得了突出成果,并在区域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区域主要成矿带金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关键矿床地质问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
近日,云南大学张虎才研究团队与国内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著名专业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人类进化学报) 以“An updated chronolog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for the Paleolithic Loufangzi site, North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了关于我国北方晚更新世中期MIS 4阶段...
2021年1月27日20时53分,长安大学的“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再次紧急发出了滑坡即将失稳的红色告警,由于预警及时,此次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成功预警应用了无人机抛投式北斗滑坡监测装备,实现了滑坡监测从有人现场布设到无人布设的新突破。早在2018年10月,地测学院张勤教授研究团队就在黑方台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该设备能实时捕捉到毫米级的滑坡位移变化,北斗三号全球...
荒漠无人区的秋夜,天空格外高远,仰望满天繁星,你会充满无限想象。科学家王驹喜欢这样的景象。那晚,他带我们看天,指着“北斗七星”说,你们慢慢看,它的勺把一会儿会不会翘起来。这时,年过半百的他有些孩子气。他说,无数个夜晚,他就是这样,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无垠的天空中找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佘振兵教授团队联合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超教授团队,以及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德国汉诺威大学等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前寒武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磷灰石-海绿石组合及其对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指示意义》。论文第一作者马基德是我校2016级也门籍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佘振兵教授。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对已知最古老的蜕皮动物(有吻突动物)化石及其遗蜕(该动物蜕下来的旧表皮)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蜕皮和几丁质表皮形成的关键遗传、理化特性应该在5.35亿年前就出现了。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寒武纪初期有吻突动物外骨骼的网状结构指示其表皮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期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西北大学-里昂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王邓,通...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森林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之后遍布陆地并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环境。然而,泥盆纪森林的记录极其罕见,直到最近几年,研究人员才从欧美发现了个别化石产地。相比而言,石炭纪晚期的热带沼泽森林全球广布,有数百个产地,主体植物是石松类的高大乔木。根座型(stigm...
近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布通告,海洋学院任建业教授研究团队、资源学院朱红涛教授研究团队获评勘探领域2018年优秀外协研究团队。任建业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在《地壳构造物理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在陆洋转换带和深水盆地研究、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以及原型盆地重建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该团队提出的大型拆离盆地、南海动力变形分区和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原型...
2019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年度总结会在京召开,会议颁发A类先导专项优秀成果奖,我所朱敏研究员负责的“古生物与古环境综合数据库构建及其应用”课题中李淳研究团队喜获该奖项。获奖成果“中国始喙龟研究”于2018年8月23日发表在《自然》上。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孙柏年教授的带领下,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古植物学研究并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古动物学的研究工作。近日,该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古鱼类学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古脊椎动物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https://doi.org/10.1080/02724634.20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