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学原理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学说史 人口史 人口地理学 人口生态学 区域人口学 人口系统工程 人口预测学 人口规划学 人口政策学 计划生育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口学 人口分布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576 秒)
2023年7月19日下午,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人口分布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蓉家园酒店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共同主办。上半场由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闫庆武教授主持,来自西北大学的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李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何湘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子涵先后进行汇报,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程胜教授对三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
文章运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居村委数据,建立上海人口地理信息库,发现上海城市扩张的主要空间范围及前沿地带为外环线附近工业集聚带以内地区,中心城空心化与局部填充同时进行;但在中心城及其毗邻的近郊区因存在城市大型工业、商业用地和公共绿化等非居住面积,其人口密度被低估。比较单中心、多中心城市人口分布模型的拟合结果,上海仍然是统计意义上的单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梯度高于同时期若干国外大城市,...
《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报告》以人口分布及其与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程度,科学界定了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区,研究提出了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长期战略选择与政策路径设计。《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报告》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报告是对整个研究结论的基本阐述;中篇包括了人口空间集疏性与集聚度、人居环...
文章使用1982、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应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和专业化指数测度就业人口的时空演变过程,探究其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演变的特点是集聚程度整体上先扩散后集聚;行业专业化水平变化不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演变;前期以全域人口移入为主,后期以宁镇和苏中地区移出为主。(2)就业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所占比例和反映的指标数均较高;...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从空间自相关性出发,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时空特征。基于2000-2010年的全城空间自相关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全城Moran's I较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川西人口分布的集群特征明显且越来越显著。基于2010年截面数据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人口分布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地域。文章通过GIS技术建立人口密度和地形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与地形因...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世界城市的空间形态和人口分布.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 (10 km×10 km) 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 (相对高差 ≤500 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 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4439万人。另根据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国2005年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4735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96万人。在全部流动人口中,县和市内的跨乡镇街道的流动占45.5%,省内跨县市的流动占25.2%,省际间的流动占29.4%(乔晓春,2003...
人口分布参参数控制理论           2007/7/28
专著信息 书名 人口分布参参数控制理论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于景元,郭宝珠,朱广 第一作者单位 出版社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 出版地 出版日期 1999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介质类型 页数 1999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Hilbert空间Riesz基方法动系统的边界控制
期刊信息 篇名 图们江下游地区人口分布规律和劳动力资源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董玉芝,沈惠淑 第一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 刊物名称 延边大学学报 页面 1999.06,第25卷第2期(119-127) 出版日期 1999年 6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图们江流域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从居住地看,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人口分布趋向于均等化;外围区人口迅速增长、地域人口密度差别很大;郊区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分布向单极集中。从工作地看,从业人口继续向城区,特别是市中心区集中,但城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人员增加,且比例在提高。由昼夜人口算得,中心区的昼夜人口比提高,外围区的昼夜人口比减少。以上变化说明,北京在城市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