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民族学 民族国家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361 秒)
2023年12月1日10:00,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部边疆讲坛第75讲在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开讲。
2023年5月13日上午,中国世界民族学会2023年春季讲坛“中东五大民族的缘起、流变与民族国家建构”如期举行。本次讲坛由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马晓霖教授主讲,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少青研究员与谈,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庄晨燕教授主持。
自由民族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主流的民族理论,始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将自由民族主义的研究集中在民族学和政治学的领域,从而忽视了其作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底色,显然是不充分的。本文通过引入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中较为前沿的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之争,解构了自由民族主义之中内在的难以调和的逻辑困难,并表明当代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的相关问题均是自由民族主义难以调和的内在逻辑困难的一种...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肯定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同时,平等而客观地承认了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新材料和新发现的基础上,对早期国家的研究不断深入推进。其中,国家形成模式是历史学界和人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且受到西方理论的深远影响。游牧民族国家的兴起是中国国家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游牧民族国家的形成模式,学术界进行了持续探究,目前尚处于争鸣和探索时期。
2021年4月29日上午,202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民族学系《民族研究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大会议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泓教授做了题为《当代多民族国家:治理理念与实践概览》的学术报告。民族学系孙懿研究员组织并主持了本次讲座。民族学系在校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的博士后、...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循着“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和“构建中国家”三条线索,分析当今世界三种不同国家的来龙去脉,可以揭开世界的“底色”,展示出一幅不同的国际关系图景.“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
2019年7月6日,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民族历史研究室承办,《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并...
2018年11月17 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世界民族》杂志社协办的2018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暨“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学课件第四章 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学课件第三章 民族国家政治体系。
2013年12月7日,由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和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化、民族国家建设与现代城市”学术研讨会在河西学院开幕。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张掖市副市长王方太先生,首都师范大学谢继胜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崔延虎教授,四川大学王东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黄达远教授,河西学院校长刘仁义教授,...
民族国家间差异性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政治的角度看,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不同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全球的政治现实看,自由民主的政治价值观是一个全球性宰制话语,在这一话语下,发展中国家国家形象塑造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首先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通过改变认知影响人的态度,进而改变人的行动;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和交流的障碍会对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制约和影响;...
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又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民族认同并非简单的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也并非完全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中包含了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国家认同中也包含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联系性,并以此互为基础。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实现民...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主体”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体”的概念分析,揭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基石是多民族文化间的平等与尊重,其核心是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性精神的培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