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华玉文化研究 良渚文化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089 秒)
2021年5月24日下午,南京博物院陆建芳研究员在人文学院南光一101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文明起源与良渚文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蔡保全教授主持。陆建芳老师从龙山时代的精神文化说起,通过对玉器图案的研究,分别解读了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代和以山东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代晚期的人神观念,从天地人的序列、人神、飞翔要素、神鸟等方面,分析了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升天观念对...
良渚文化距今大约5300——4300年,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而得名。它分布区域为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南到钱塘江,北达江苏省中部地区。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十节青玉琮,上端长6.94,下端长6.3,上孔径5.55,下孔径5.14,高 22.2(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青色,质地温润,透明。器表有因钙流失后形成的大片白化现象,白化的纹理多沿玉石矿料原有自然裂纹扩散。器表还有条状的浅黑色沁斑和灰黑色果粒状沁斑。该玉琮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器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
嘉兴大坟遗址出土,长38厘米。顶端饰一穿孔圆锥小柱,尾部尖锐,锥体刻有简化的兽面纹,制作精细,纹饰精美而且它的长度大大超出了一般玉锥形器的长度。此物出土时位于墓主的腰侧,类似于权杖,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质重器之一,外圆中心有孔。其功能既是良渚先民用以沟通神明的祭器,又是视儿敛尸防腐的法器,同时还是部族方国间交易的货宝及馈赠礼聘的贵重礼器,也是死者生前地位和财富的指示器。
良渚文化是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之一。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相比,它在文明的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祭坛、玉器、黑陶、发达的生产力和等级社会的意识形态都让人惊叹。但它在晚期,却突然间快速衰亡。关于良渚文化衰亡的原因,多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海侵导致消亡说、洪水灾害说、战争导致衰亡说、良渚文化北迁说、内因说等。笔者不才,从玉器方面谈谈良渚文化的衰亡。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最独特、最精美、最神奇的玉器,玉琮、玉璧、玉钺、玉冠形器、玉锥形器……这些新颖奇妙的器型,以及那深不可测、鬼斧神工的刻纹,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收藏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研究,对大量的出土文献进行梳理对比,以崭新的视野剖析了“神人兽面纹”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与学术界固有的理论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独到的论点与论述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值得大家关注。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最独特、最精美、最神奇的玉器,玉琮、玉璧、玉钺、玉冠形器、玉锥形器……这些新颖奇妙的器型,以及那深不可测、鬼斧神工的刻纹,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收藏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研究,对大量的出土文献进行梳理对比,以崭新的视野剖析了“神人兽面纹”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与学术界固有的理论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独到的论点与论述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值得大家关注。
良渚文化的发现     良渚古玉  良渚文化  玉琮  玉璧  玉璜       2012/7/25
每当人们说到"良渚",自然就会联想到"良渚古玉"。它以质地坚韧、年代古老、造型奇特、纹饰神秘而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早在清朝的时候,嗜玉成性的乾隆皇帝,就命人广为搜集江浙代出土或传世的玉琮、玉璧、玉璜等玉器,而后亲自赋诗题辞,或作考证文字,并命玉工锲刻其上,珍藏于皇宫宝库之中。有些珍贵的良渚玉器,则又辗转流传到国外,成为某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令国人至今仍感到十分的痛心。
由国家博物馆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已于2012年8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览是良渚文化文物首次在首都的大规模集中亮相,浙江方面为此特意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精选了213件套质料各异、造型丰富的精品文物,意图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良渚文化卓越的发展水平、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乃至中华文明起源上的独特地位。展品中,有制琢精美的玉器148件套,充分...
鸟穿云登天、倏忽来去的能力,很容易使先民将它跟变幻莫测的天联系在一起,蒙古萨满传说中,鹰是“腾格里”(天)的使者。商代甲骨卜辞中,也有视鸟为天使的字句,如《殷墟小屯·文字丙编》117条: “翌癸卯,帝不令凤?贞、翌癸卯,帝其令凤”,卜问的是帝令不令凤,凤来不来?很清楚,凤是作为天帝的使者。《左传》中“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的对话,常被引作鸟图腾崇拜的证据。《诗经》...
由浙江省文物局编著的《良渚古玉》,收录了一件桐乡市虎啸乡杨梅湾出土的玉器,该玉器整体呈半球形,直径5.9-6、高约6.5厘米,底面平,圆弧形的球面顶部钻琢有三个互通的小隧孔,出土前已受沁,现玉色紫红,局部含黄色斑块,编者将该玉器命名为“玉珠”。
以往常听到有人讲:良渚文化中有叫“南瓜黄”颜色的古玉较为难得,但始终没有见到符合该标准定义的器物。2010年4月25日,笔者至上海市方浜中路457号藏宝楼(F4)室内“跳蚤”市场淘宝,在漫不经意间觅得此件,观其做工精细色质漂亮,认为此物似能作为良渚“南瓜黄”的标准器。这是出自本地玉贩之手的器物,估计该器属于市场内不被看好的回流物,经沪语交流与砍价后就很容易达成交易。“南瓜黄”原本为俗称,在大众相传...
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文章从玉器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方式两个方面,考察了良渚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折射出的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这样的分类研究发现神人兽面纹最能反映当时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012年5月18日,由宁波博物馆、余杭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院主办的“良渚玉韵―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共展出123件(组)良渚文化玉器精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