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考古学 科技考古实验室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96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考古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临照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创建科大科技史学科之始。目前的科技考古实验室系2008年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共建,并于2009年冬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关于古蛋白质组学性别鉴定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人类学领域期刊《人类学学报》。基于古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研究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及不同保存情况的牙釉质样本中成功提取釉原蛋白,并进行了性别鉴定。该方法以其便捷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古代人类遗骸的性别鉴定。
近日,厦门大学历史系科技考古实验室、葛威副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在线发表题为“Determining the earliest directly dated cremation tombs in Neolithic China vi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A case study at...
范安川,2010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2月起在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主要从事科技考古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80,414730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基金等国家和地区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张兴香,女,安徽寿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古人类迁徙、生业模式以及动物资源域等研究。
吴又进,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兴趣主要在考古材料热历史研究。
吴晓桐,男,1990年生,河北石家庄人,特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主要关注人口迁徙、文化和技术传播、资源流通与早期国家形成等问题。致力于将各种同位素方法应用于古代人类迁徙和资源产地研究。
巫姿萱,女,台湾台中人,博士,研究兴趣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及陶器材料相关研究。
欧洲东南亚考古学会第13届国际讨论会(EruASEAA 13)于2010年9月26日至10月1日在柏林自由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该校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主办,主题是Crossing Border in Southeast Asian Archaeology,参会代表来自欧、亚、北美等国家,近230人。柏林会议后,金正耀应邀访问了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并分别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做了两场学术报告。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