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其他学科 当代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15 秒)
2022年6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联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举办了“历史文化的态势与越南当代文学的发展”主题讲座。本讲座为越南文学研究系列讲座之一,旨在探讨越南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作家的个性化创作以及作家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的新变化。主讲人阮登叠(NguyễnĐăngĐiệp)是越南文学研究院院长,兼任越南作家协会文...
爱尔兰文学在20世纪初的文学繁荣惊艳世人,诞生了叶芝、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贝克特等世界级文学大师,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自20世纪末以来,爱尔兰文学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且在新世纪后愈演愈烈,有加速发展的趋势。这一新的繁荣自20世纪60年代起初露苗头,头一个阶段以对历史和爱尔兰身份的反思为主要内容,自1990年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题材和表达方式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
中国当代文学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形塑中国形象的有效载体。当代文学的审美实践、海外翻译与有效阐释,以及经纪人、编辑、出版者、文学活动等传播机制,环环相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逻辑链条,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不管是当今流行音乐中带有“狂欢化”意味的奔放节奏,还是影视艺术里反复演绎的古代传说故事,“神话”早已从藏匿已久的民间土壤中再次重生,带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重现在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神话是文学想象的源头,神话思维广泛内含于古代历史典籍之中,如《周易》《老子》《楚辞》等。探寻中国神话的当代书写,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标识。浙江杭州作为曾经的南宋古都,如何传承宋风宋韵,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正在举行的杭州市两会上,多位杭州市政协委员聚焦“宋韵”这一关键词,建言宋韵文化的传承传播应善于“借帆出海”,包括借力杭州亚运、提升数字赋能等,助力宋韵文化传承、出圈。
2022年,央视“春晚”已经办了四十届。作为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它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雅俗共赏。雅者赏其质,俗者乐其澜,每一个人对“年味”的感受都可以在一台晚会中得到满足,情感有共鸣,诉求有回应,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联欢”本意。而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雅俗共赏,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现于宋代。不离烟火气,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韵味,它不把“文艺范”置于高雅的“云端”,而...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交流盛事,是国家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已经走过了72年的历程。72年历程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但是对中国当代海外文学传播具有重要深远意义。2021年12月11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回顾与前瞻”线上会议中,学者们围绕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形象建构、翻译与中国当...
2021年12月11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共10卷,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洪涛教授主编,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10多位专家学者之力,历时多年完成。它是一套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总体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丛书,也是对这一领域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检视。该丛书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国...
“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的文学语言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过系列的语言运动和长期的创作实践,现代文学时期的语言经历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文学语言观念在时代转型中继续发展。当代文学语言观念已经构成独立的研究对象,尽管与现代文学阶段相比,当代的语言变革运动相对较少,语言观念变化往往潜隐在文学思潮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影响语言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学文体创作...
阐释学是一个以解释和理解文本意义为核心的学科。这门学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中国,阐释学的传统可以在经学研究中理清脉络;在西方,阐释学的发展可以在圣经解释中找到源头。一般认为,传统解释学是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的。施莱尔马赫致力于研究圣经解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性理论,从神学解释发展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解释理论。狄尔泰提出...
2021年10月16日,严家炎学术思想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大人文学苑举行。会议由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星出版社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家炎和夫人卢晓蓉,以及谢冕、钱理群等中文系老教授代表参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李书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校长助理、秘书长...
194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华北局周扬,并告各局”,下达“关于召开文协筹备会的通知”,此后中共中央多次对会议召开的准备工作如筹委会名单、代表的产生等问题作出指示,奠定了此次会议的基本格局。
格萨尔壁画是以图像形式、绘画文本再现格萨尔史诗的宏大叙事。格萨尔壁画起始于7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格萨尔壁画的产生与藏族岩画、石刻、传统壁画、唐卡、佛教文化紧密关联。当格萨尔史诗被藏传佛教文化所接纳,英雄史诗便走进寺院,被绘成壁画,受到民众的尊崇膜拜,格萨尔壁画便成为一种具有意义指向的文化实践,具备了祭祀供奉的仪式性、道德训导的教育性和愉悦感官的装饰性三种职能。格萨尔壁画是我们追溯集体文化精神、认...
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渠道。仪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节日庆典、日常起居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仪式可凝结于具体细节之中,也可延展成宏大的叙事结构。将仪式主题融入小说的叙事结构,便构成“仪式叙事”。这种叙事手法常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生发出无限意蕴,在长篇乡土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仪式叙事在小说整体的叙事结构中要与文本完美融合,要巧妙地辅助人物形象塑造,从而使其本身的独特...
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校科研处“2019年度青年学术团队引领计划项目”支持的“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藏族当代文学翻译及其研究”学术研讨会于4月20至4月21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西区二层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发言人有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会长、青海省民族文学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仁青先生,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徐琴女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藏族著名作家拉先加先生,青海民族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