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热学 >>> 热力学 热物性学 传热学 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知识库 热学 系统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2.138 秒)
以非广延Tsallis统计理论为基础,导出了广义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表达式,并用其分别讨论了三维和二维谐振势阱约束的旋转广义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结合系统粒子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临界温度、基态粒子占据率和比热等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非广延参数和势阱旋转频率等因素对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以烧结矿环冷机末端出口流量为7.6×105 m3/h、平均温度为170 ℃的冷却废气为研究对象,基于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采用R123,R245fa和R600作为循环有机工质,研究工质蒸发温度、过热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率和总的不可逆损失随工质蒸发温度、过热度和冷凝温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系统热效率随蒸发温度增大而增大,而随冷凝温度增大而减小,工质过热度增大对系...
近年来的实验和野外观测证实可通过基岩温度测量来获得地壳应力状态变化,称为"热测应力"。高精度的温度观测系统是"热测应力"的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研制,前后经历了多期修改,目前已较完善。核心技术指标包括:1)温度测量系统的精度优于1.0mK;在99.5%的置信水平上,精度达到了0.5mK。相当于可以测量到几个或零点几个MPa量级的地壳应力变化。其中,采样周期远程可调,实际中采样周期通常设为5min,或1...
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出发, 基于熵的概念, 可以得出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和孤立系统、定温定容系统等的热平衡判据. 本文基于火积的概念, 得出了孤立系统内传热过程的火积减原理, 发现在孤立系统内的热量传递过程中, 火积总是减小的, 该原理可以视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传热过程中的一种表述. 本文还得到了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的热平衡判据, 即最小火积原理和最小自由火积原理, 发现孤立系统在达到热平衡时系统的火...
采用固定体积可视观察法测量装置测定了CO2与叔丁醇在323.2~353.2 K温度范围内于不同压力下的平衡数据, 并运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PR)和Van der Waals-2混合规则建立了相平衡模型,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模型参数. 并得到了模型参数与温度的表达式, 分别为k12=-199.2066+1.8136T-0.00548T2+5.50×10-...
引入反向蒙特卡罗法与双向蒙特卡罗法对红外光学系统的杂散辐射进行分析,基于光谱辐射传递因子导出了焦平面辐射能流计算式.以某星载多波段红外光学系统为例,在检验计算可靠性的基础上,模拟了各波段辐射能从地球背景和光机内壁面到焦平面的传播过程,分析了壁面吸收率与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向蒙特卡罗法可有效地模拟辐射能从地球向星载光学系统焦平面的传播过程,采用反向蒙特卡罗法可容易地分析光机内部热辐射的影响;...
汞扩散泵——镉捕集阱高真空系统          2007/12/12
我们在二级玻璃汞扩散泵的真空系统上使用了室温的镉膜阱,证明镉膜阱能有效地捕集汞蒸气,使被抽容器达到气压力10-5—10-7毫米汞数量级的高真空。我们较系统地试验了镉膜的条件对于极限气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蒸发的镉膜效果最好;将镉膜在10-2毫米汞的气压下搁置10小时后对于极限气压的影响不大;但若将其在大气下搁置10小时,则极限气压约升高一个数量级;进一步延长在大气中的暴露时间(达300天),对...
我们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以及耐热性物理的理论,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发展耐热合金的新方向——铁—钨—硅系统。提出这一合金系统的最主要用意在于:(1)希望集中更大的注意力来发展象钨这类难熔金属耐热合金,这样可以根本的提高许可的工作温度。(2)希望集中更多的注意力研究铁素体合金,我们认为铁素体合金将与奥氏体合金一样成为优良的耐热合金。我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对铁—钨—硅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虽然尚不够全面和仔细...
设计了工作于8~12μm波段的折/衍混合消热差红外反摄远系统.该系统全视场为14°,有效焦距为100 mm,后工作距为113 mm,F/#2.0.系统采用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为三片镜结构.引入二元面和高次非球面,使结构简化,重量减轻,提高了成像质量.系统在-40℃~100 ℃的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适用于像元尺寸40μm,像元数640×480的现代非致冷式面阵探测器.大视场、长后工作距以及超宽工作温...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能量系统(含热机、制冷机、热泵等热力机械和其他有关一般热力过程、化学反应过程)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研究现状:牛顿定律热力系统的研究;热阻和其他不可逆损失模型影响的研究;有限热容热源和外部泵入热流型热源影响的研究;热力机械设计和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是本世纪能源与环境科学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位于优先位置的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该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领域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学科发展方向:能的梯级利用与热力循环创新、能量释放的新机理、中低温能源转换利用与正逆耦合循环、多能源综合互补系统、控制污染排放的新途径。本文提出的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发展战略旨在开辟节约能源、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方向。
热弹性红外图像安全监测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