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农药学相关记录3162条 . 查询时间(0.415 秒)
基于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粉中4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玉米粉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5~100 μg/L 范围内,41种待检农药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在 0.99以上;41种农药的定量限 (LOQ) 为 0.48~0.85 μg...
为寻找具有更高杀菌活性的含香豆素的硫脲类衍生物,本文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芳基-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并初步测试了其对两种病原细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4b 、 4h 、 4i 、 4j 和 4m 抑制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
为明确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8—2019年从江西省番茄主产区采集分离得到的58株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以敏感菌株YD5为亲本,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4株抗性突变体,研究了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敏感菌株YD5及其4个抗性突变体对烯酰吗啉和甲霜灵的敏感性,分析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
为明确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与乙草胺混用的联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评价了混配组方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与乙草胺混用对稗草、马唐和苘麻的联合作用类型为相加作用,对反枝苋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和乙草胺以质量比2 : 3 : 45混用时,对反枝苋的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药效试验...
本研究旨在制备抗噻虫嗪的重组抗体,并采用计算辅助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的方法解析抗体和噻虫嗪的特异性分子识别机制。首先,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评价了抗噻虫嗪单克隆抗体的识别性能;其次,以抗噻虫嗪杂交瘤细胞株为基因来源,经分子克隆获得了抗体可变区序列,由哺乳动物细胞HEK 293(F) 体外表达成功获得了全长重组抗体;最后,基于正确的可变区序列,采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手段,研究了抗体高亲和力特异结合噻...
为发现高抑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 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含肟酯的吡唑衍生物, 结构经1H NMR, 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 化合物 7q 的结构经单晶衍射确证.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在50 μg/mL的浓度下, 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7q 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活性较好, EC50...
二氯喹啉酸是水稻田防除稗草常用的除草剂之一,由于存在代谢周期长、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的问题,有必要开展二氯喹啉酸残留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本文梳理了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作物及水域中的残留现状,分析了微生物降解技术、解毒剂补救法、吸附法以及高级氧化技术处理二氯喹啉酸残留的机制与途径,并对其去除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降低二氯喹啉酸在环境中的残留、减轻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阿维菌素B2的实际应用价值,将阿维菌素B2a的23-OH氧化成羰基后分别与吡啶甲酰肼、苯磺酰肼、溴代苯甲酰肼以及肼基甲酸甲酯等反应,设计合成了6个新的酰肼类阿维菌素B2a衍生物,用高分辨质谱 (HRMS)、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等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测试了其对小菜蛾、蚜虫及朱砂叶螨的杀虫、杀螨活性。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间溴苯甲酰肼和异烟酸酰肼阿...
以亿丰丸山3WP-500CN型号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研究对象,以诱惑红85作为指示剂,测定了6种喷雾助剂 (红太阳、倍力、迈丝、融透、印楝油和哈速腾)、3种喷头 (TEEJET-VP80015、ASJ-VP110015和LICHENG-VP11003) 以及3种喷雾压力 (0.2、0.4 和0.6 MPa) 对农药沉积利用率、药液雾化性能 (D50、雾滴密度等)、雾滴分布均匀性等喷雾参数的影响,以及...
为明确杨梅中农药残留风险及去除效果,利用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法测定了来自市场流通和生产环节的239个批次杨梅样品中检出率和残留量相对较高的4种农药 (2,4-D、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残留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价了杨梅中4种农药的膳食暴露风险,并分别选择清水冲洗和盐水浸泡2种清洗方式模拟农药残留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由高到低分...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及采收期对冬枣在不同流通环节中农药残留的影响,并对冬枣中检出的12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供试冬枣样品筛查了54种待测农药,共检出12种,检出率为22.6%,均未检出禁用和高毒农药。在室温条件下,多菌灵在冬枣中的半衰期为4.8~6.0 d,戊唑醇为4.9~11.2 d,苯醚甲环唑为10.0 d,吡虫啉为...
建立了以4-氯-7-硝基苯并呋喃 (NBD-Cl) 柱前衍生为基础测定土壤中草甘膦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土壤样品经0.6 mol/L KOH溶液提取,加入NBD-Cl衍生剂在0.125 mol/L (pH = 9.0~10.5) 硼酸盐缓冲液介质中、60 ℃水浴条件下反应80 min。以0.02 mol/L V磷酸氢二钠水溶液 : V甲醇 = 70 : 30混合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
Monilinia fructicola是引起多种果树褐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前期研究发现该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与Tub2蛋白的多个氨基酸变异有关。为明确不同类型菌株的温度适应性及乙霉威是否对所有抗性类型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测定了敏感型菌株S及三种抗性类型包括R(E198A)、R(E198Q)及R(F200Y)型菌株的温度敏感性及其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敏感性差异,同时分析了不同突变...
为了研究和阐明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靶标,采用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比较了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 (PSA、PSD、PSE、PSF、PSP和PST) 对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毒力;应用MgCl2沉淀差速离心法制备东方黏虫中肠细胞刷状缘膜囊泡 (BBMV) 基础上,测定了6个化合物对东方黏虫幼虫中肠细胞BBMV中3种特征酶——氨肽酶、...
为检测灭蝇胺在茶树菇及培养基质 (菌棒) 上、中、下3部分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为供试药剂,对灭蝇胺在茶树菇及其菌棒中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样品经甲醇提取,加入氯化钠后高速离心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05 mg/L和0.01~0.2 mg/L线性范围内,灭蝇胺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7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