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会议中心 地质学 系统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758 秒)
2023年3月24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地球–生命系统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举行了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新元古代和古生代之交地球—生命系统演变》《植物登陆的环境资源效应》和青年项目《新元古代—寒武纪之交构造-环境-生命重大转折事件及其耦合关系》项目启动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细胞生物起源和...
2021年9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华北克拉通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成矿机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处项目主管张家林、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黄宗理研究员等项目绩效评价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列席会议的还包括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相关骨干人员、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50余人。
2020年12月2日,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华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中心人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军主持。
2020年8月30日至9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主办,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承办的2020年“西太平洋俯冲系统与岛礁形成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西太平洋俯冲系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为主题,研讨了近年来地球物理探...
2019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主办,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都山地所小组、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简称“贡嘎山站”)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术论坛在成都举行。成都山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晓梅出席开幕式。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成都山地所邴海健副研究员主持论坛开...
2019年3月21-22日,由长安大学主办,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自然资源部深地资源成矿作用与矿产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大洋岛弧有关的热液成矿系统会议在我校地学科技大厦举行。会议由我校资源学院副院长焦建刚教授主持,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国内20多家...
亚洲东部特别是中国大陆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微、小陆块的软碰撞和多旋回缝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和多旋回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国东部中生代主要表现为受特提斯、太平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及华南-华北碰撞所联合形成的活动陆缘,燕山造山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形成复杂多样的中国东部...
2017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项目“华北克拉通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成矿机理”(项目编号:2016YFC0600100)在京召开2017年学术交流年会。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领导、项目专家组、各课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及部分项目参与人员18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来自我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合肥工...
2017年1月7-9日,地调局物化探所在郑州召开了“化探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第二期推广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地勘、有色、冶金、核工业、煤炭等行业的164位用户参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信息处韩志军处长到会并讲话。为期两天的会议,项目负责人带领研发团队,向用户系统介绍了一体化处理系统(Geochem Studio 1.5)所具有的数据管理、数据检查、工作布置、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地球化学系列图的制作、...
为了了解最新的碳、氢、氧、氮同位素测定技术,促进不同领域学者间的交流,2016年5月24日,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我所为区域中心牵头单位)在我所地3楼二层报告厅召开“碳、氢、氧、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区域中心负责支撑平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
2016年1月8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敦煌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石窟围岩气态水吸附与水理作用智能实验系统研发”项目成果鉴定会。评审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水工资环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等共7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蔡美峰院...
2015年5月7日至8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英国自然与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和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办公室(RCUK China)共同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专题讲座”在南京顺利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一百余人参加了讲座。
2014年7月2日至4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内外164个单位的10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吴能友研究员、梁帅研究员等多名学术骨干和青年学生参加。在这次会议上,海陆结合,古今结合,地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科学和技术结合。大会采用中文进行交流,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华语平台。广州能源所有12人次通过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的形式交流了研究成果。
2014年5月22日—23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会员管理系统培训班在福州如期召开。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华丽娟副处长受学会朱立新秘书长和郝梓国专职副秘书长的委托主持开班仪式。
2014年1月20日,由成都山地所承担的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中尼典型山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对比研究”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山地所顺利举行。山地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出席并主持研讨会,科技处处长熊东红研究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胡平华研究员、山区发展研究中心方一平研究员等专家受邀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