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其他学科 系统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1.278 秒)
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硅光子课题组武爱民研究员团队、深圳大学袁小聪、杜路平教授团队及伦敦国王学院Anatoly V. Zayats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硅衬底上提出了基于布洛赫表面光场的非对称传输特性实现超灵敏位移测量的方法,并实现了亚纳米级的位移传感。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子亭团队领衔,香港大学教授张霜和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杨镖等研究人员合作,通过构建空间和时间反演对称保护的传输线网络,直接实验观测到了一维能带系统中的非阿贝尔拓扑荷,并将其清晰地映射到本征坐标架球面上。2021年6月9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2018年6月8日,由万向钱潮传动轴有限公司委托先进制造所研制的“4000T-R热模锻机器人自动上料系统”项目经过2周以上试运行后,在万向钱潮传动轴有限公司锻造部车间现场顺利通过调试验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周正威教授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提出了一种在冷原子系统中模拟磁单极场的新方案,从而为在冷原子系统中研究曲面上的量子霍尔效应及寻找新的奇异量子态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3月2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0, 130402 (20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探测设备无关型量子密钥分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量子密码研究组的银振强、王双、韩正甫、陈巍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参考系校准的测量设备无关型量子密钥分配(MDI-QKD)实验系统,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和工作稳定性,对推动此类设备无关型量子密钥分配技术在实际环境中可靠、稳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作为编...
2015年9月24日,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在美国发布2015年度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成为物理学领域获奖人之一。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由汤森路透公司推出,按照生理或医学、物理、化学与经济四个领域进行分类,根据研究人员过去30年间发表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研究内容的原创性...
人们对物理量大小的认知依赖于测量,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统计学的“中心极限定理”告诉我们,测量的不确定度将随测量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缩小,这种测量在原理上与对量子比特相位的测量完全一致,其测量精度受限于标准量子极限,随着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最近也意识到如果把多个相同的量子比特纠缠起来以形成特殊的量子纠缠态,测量的精度将有可能超越标准量子极限。...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科研成果“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录”功入选” 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全文如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团...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网站公布了2014年“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James C. McGroddy Prize for New Materials)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荣获这一世界级奖项。
最小的光开关已经小到了极限:一个原子。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科学家只用一个铷原子,实现了光在两根玻璃纤维光缆之间的开关互换。这种单原子开关有望将量子现象用于信息与通讯技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清华大学马雄峰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的高效低噪声上转换单光子探测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成功解决了现实环境中单光子探测系统易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现实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9月24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首次在一个类似计算机芯片的电子电路中,将信息从其一角“隐形传输”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在一个固体系统中成功实现了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不用传输信息载体,这种电路是未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作为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数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1982年的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实验以及1983年的解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研究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迄今为止,人们只在强磁场下的二维电子气中观测到分数霍尔效应。近年来探索在其他系统中实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例如没有磁场的格点系统及冷原子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冷原子系统中,利用快速旋转的BEC的方法或用...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企业委托项目“水泥包装自动插袋系统”,突破了国产水泥旋转包装机在喷嘴分布不均条件下的精确定位、变速曲线控制、高速插袋等核心技术,实现了供袋、插袋的全流程自动化,目前已进入系统整体试运行阶段。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彭海琳课题组合作,利用本组新近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电子发射显微镜(DUV-PEEM)和像差矫正低能电子显微镜(AC-LEEM)系统,对调制搀杂制备的具有“马赛克”结构石墨烯进行表面形貌和表面功函数研究,证实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实现了本征石墨烯区域和氮搀杂石墨烯区域的可控生长。该工作最近发表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