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441条 . 查询时间(0.612 秒)
提高移动设备的利用率是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的首要任务之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主流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搭载的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主流移动设备主要通过触摸交互技术实现系统与用户间的信息传递,这需要用户灵活使用手部精细动作在显示界面上进行操作。然而,这种方法无疑给患有上半身运动障碍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让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手部,从而适用于更多特殊人群,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
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联合复旦大学、海南大学等,在时空涡旋串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Spatiotemporal vortex strings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在现代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层”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调控自由度。一个典型的代表是近20年来热门的石墨烯等范德华材料,层与电荷、自旋、能谷等自由度形成丰富的耦合和相互关联,使得材料具有层数相关的能带结构和拓扑物性。另一个典型代表是传统半导体的双层二维电子气体,层间耦合可以调控出奇异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和激子超流等新颖物相。尽管层的作用至关重要,系统性研究和量化层间耦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鲜有探索。
2024年5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农药合成团队滕怀龙教授和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Rational modification of melatonin for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 agent discovery”的研究论文。研究证实了Mps1为褪黑素抑菌...
未来,电子、光电、能源等领域需要大面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TCF)。由于铟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价格昂贵以及氧化铟锡固有的脆性,现代技术广泛应用的氧化铟锡TCF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尤其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碳纳米薄膜、金属纳米线、导电高分子等替代氧化铟锡的透明导电材料。其中,碳纳米薄膜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实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不仅要求其克服透光率和导电性之间的...
紫外光(UV)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200-400 nm)。早在一百二十年前,尼尔斯·瑞伯格·芬森发明了基于紫外光的皮肤结核病(寻常狼疮)光疗方法,获得了诺贝尔奖。一百多年后,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流行,紫外光凭借其强大的杀菌功能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紫外光在工业和医疗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杀菌消毒、植物生长照明、光疗和防伪等。然而,高效紫外发光材料和设备的发展却落后于同类可见光发光产...
糖作为生命体系中三大聚合物分子之一,具有远超核酸和蛋白的复杂结构。实现高效的糖结构鉴定和序列解析是开展糖类物质活性与功能研究的基础,是推动糖科学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前期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召兵联合攻关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生物纳米孔描绘了糖官能团的电信号指纹图谱,将纳米孔在糖领域的研究从“糖检测”推进至“糖测序”阶段,纳米孔糖测序已成为研究热点。糖的结构复杂,具备对复杂聚...
2024年5月20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的翟少伦研究员和马艳平副研究员应我院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研究室邀请,为师生进行水产病害常规检测技术系统性培训。本次会议由王世民副教授主持会议,岳城教授、张伟副院长、刘英玉副教授、郝翠兰老师、刘丹丹老师、水生动物病害与防治研究室全体研究生等二十余名师生参会。
炎热的天气里,一杯香甜的果汁很快就会变质,有时还会产生酒精味。这很可能是一种“擅长”将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乙醇的细菌在“作祟”。
2024年5月20日,曹罡教授与戴金霞副研究员团队开发了新型空间组学技术MiP-seq,该技术是基于成像的空间多组学双端原位测序技术(图1),打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以亚细胞、单碱基分辨率同时实现了DNA、RNA、蛋白质和功能小分子的多维空间组学3D图谱,可以兼容转录组、蛋白组、拉曼成像、钙离子成像多个模态信息检测。该项研究成果以“Spatial multi-omics at subcellular ...
在煤制油技术的初级产物中,α-烯烃占比超过50%。其中,中长链α-烯烃(C6+)年产能达数十万吨,这是石油化工难以直接获取的优质化工原料。由于碳数相近的混合烃性质相似,直接分离出α-烯烃非常困难且代价高昂,目前只能将其加氢转化为油品,但造成优质资源浪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曹直团队提出将煤制油初级产品中长链α-烯烃经氢甲酰化定向转化为中高碳数醛,实现了煤制油初级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并...
转录因子在染色质上的单次驻留时间通常为几秒至几十秒。驻留时间的动态变化会影响基因转录或染色质高级结构。使用甲醛交联来固定细胞核中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是检测转录因子在染色质上驻留水平的常用方法。然而,通常持续10分钟的甲醛交联会以累积的方式固定短时的转录因子-DNA相互作用,从而扭曲转录因子在不同结合位点驻留时间的差异,扰乱对转录因子真实驻留水平的测定。在未经任何...
2024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基于板的接触动力学核函数和杆的波动方程,建立了描述杆板碰撞的无量纲延时微分方程,发现了杆板接触的加载普适性规律和卸载的“量子化”内禀特性,拓展了结构接触动力学的非线性碰撞理论。研究成果以“Quantized Impact of Rod on Plate”为题发表在固体力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
2024年5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钟劲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BSL-2 Lassa virus reverse geneticssystemmodeling the complete viral life cycle。拉沙病毒(Lassa virus, LASV)可感染人类,导致拉沙出血...
微塑料对植物造成的生态后果的不确定性与微塑料和植物种类的不同密切相关。如果不同类型的微塑料相互作用,那么多种类型微塑料对植物综合影响的复杂性将会被放大。外来入侵植物通常被认为比本地植物更受益于有利的环境条件,也往往更容易受到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微塑料多样性可能以不同方式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的生长表现。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们假设:(1)如果某些微塑料有利于植物生长,则当抽样效应占主导地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