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相关记录2538条 . 查询时间(3.357 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团队首席科学家步志高研究员,成员15人,包括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7人,博士后3人,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1人,“院级青年英才入选者”2人;在读研究生27名,其中博士生8名。依托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以及WOAH亚太区人兽共患病协作中心平台,围绕我国畜牧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和...
2025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1823组)周雍进研究员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张磊教授、陈万生教授合作,在抗病毒中药活性成分木脂素苷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模拟植物多细胞合成机制,构建了人工酵母菌群,克服了复杂活性成分合成过程中副反应导致的代谢网络混杂,实现了板蓝根抗病毒中药活性成分——落叶松脂素双糖苷的异源从头合成。
国际生命科学顶尖期刊《Cell》于1月18日在线正式发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永祥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Hyperacute rejection-engineered oncolytic virus for interventional clinical trial in refractory cancer patients”。这项研究开创性地报道了一种静脉注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374105)等资助下,厦门大学医学院王科嘉教授课题组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受体鉴定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鉴定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及其受体(Identification of SARS-CoV-2-specific T cell and its receptor)”为题,于2024年3月27日在《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子强教授团队在病毒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论文题为《正链RNA病毒劫持Musashi1(MSI1)以保护病毒RNA免受胞质核糖核酸酶降解》,首次揭示了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鸡星状病毒(CAstV)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正链RNA病毒通过劫持宿主蛋白MS...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团队持续针对突发新发病毒及呼吸道病原开展监测预警、致病和传播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研究发现,后新冠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流感季,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呼吸道病原体流行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先后暴发且呈交替错峰流行的趋势;人群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表现出相似的易感年龄特征,即30岁以下人群的易感性逐渐上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495200、82495203、82025001、82201933、82201932)等资助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赵金存教授、肇静娴教授、钟南山院士团队在新冠患者肺部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特征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粘膜部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可有效对抗 COVID-19 并在患者肺部建立多功能常驻记忆(Robust m...
2025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涛研究员与高福院士团队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A virus NS2 protein acts on vRNA-resident polymerase to drive the transcription to replication switch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NS2蛋...
鱼类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是水产养殖的威胁之一,因此鱼类病毒病防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阐明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筛选与鉴定调控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靶标基因,可为培育鱼类抗病毒新品种提供候选分子靶标。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韩晓东副教授团队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ITGB4/ITGB4 mediates zika virus attachment and infection”原创性研究成果,韩晓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韩晓东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文章的第一资助项目。
A型流感病毒(IAV)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具有亚型众多、宿主广泛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IAV极易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现有疫苗和抗流感药物失效,因此,开发有效的广谱抗流感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需求。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傅雄飞团队通过定量合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生物迁徙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现生物进行有方向性的迁徙运动对病毒传播有抑制作用,并揭示了群体层面生物的“迁徙淘汰”机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对大肠杆菌以及一种可以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运动规律展开研究,发现宿主细菌特定的运动可能抑制病毒传播。2024年12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24年12月12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雨荷研究员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揭示了抗原与抗体的多价结合模式及其中和机制,为新冠疫苗研发和抗体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Distinct Modes of Inter-Spike Cross-Linking for Enhanc...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