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相关记录196条 . 查询时间(4.417 秒)
建立了定量测定溴氰菊酯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合成了半抗原1-羧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羧酸酯(Med)和N-2-(羧基丙基)氨基甲酰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羧酸酯(Di)。分别采用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
该技术提高了棉铃虫预测预报准确率,能正确拟定防治时期,为更好的搞好棉铃虫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相关回归法的研究得出的相关回归式,回测拟合率达94%以上,适合我省相关棉区在棉铃虫预测中应用。该方法属国内首创,具有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出的甜菜夜蛾危害寄主生活史生物学发生规律等,为制定预测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预测预报办法的制定及筛选出农药对预测该虫发生期防治适期指导,防治提高蔬菜的产量质量及增加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预测预报方法及技术;主要农作物防治指标应用;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在重点指导该省甜菜夜蛾防治工作的同时,带动河南、江苏等地的防治工作,可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防治效果达90%以上。
该项目在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爻纹细蛾生物学特性群:该地区发生动态、年发生代数,各虫态的生活习性这在一定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进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蛹的分级标准,确定了治定期,为爻这细蛾的测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于龙眼和荔枝的防治上,三年来在全市指导龙眼防治34.9万每次的占本区龙眼结果树80%以上,估计挽回损失773吨、年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2次、节支农药成本及用工...
第三代三化螟的发生期、为害程度与一代发生早迟、水稻品种相关,这一相关性是开展三化螟长期测报和螟害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研究开发出三唑磷、克螟劲、丙硫磷、锐劲特等可取代杀虫双、甲胺磷的治螟新药,对三代螟防效高达80%-95%,较杀虫双高30%-50%,用药量减少50%-95%,且对其他水稻病虫有不同程度的兼治效果,并详细研究了它们对水稻主要害虫的作用特性及田间应用技术。30%克螟劲乳油是课题组研究开发...
 该成果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水稻病虫的观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处理,组建数据库;借助数学的分析方法,构造病虫发生的长期预测模型;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设计病虫发生超长期预测专家意见表,对病虫的未来发生趋势进行规范的预报分析;将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病虫的发生趋势发布跨年度预报。该成果基本上探明了水稻主要病虫在广西发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周期性变化规律。对广西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作了3563次跨年度预...
该研究系利用该站有较好的历史资料信息资源,采用判别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和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马尔可夫链、方差分析周期外推、模糊贴近度、多元模糊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别组建了预测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蓟马、稻瘿蚊等主要病虫 发生程度中长期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突破:1、成功地组建了化州地区水 稻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中长期预测系统,其中稻蓟马填补了国内空白。2...
玉米螟预报(应用微机)研究     玉米螟  预报       2008/10/24
本项课题选题准确,方法正确,准确率高,二年间指导服务面积1417万亩,挽回玉米损失7197万公斤,价值4030万元,该研究应用计算机进行玉米螟中长期预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技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以纸传信递传播病虫信息的方式转化为生动、形象、快速的电视媒体传播形式,从而服务于“三农”,改进了病虫信息的传递和服务手段,大大提高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的入户率和到田率。此外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逐步解决了各级预报制作单位因地制宜、规范化地制作发布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实践证明,该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3S”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昆虫雷达数据采集系统、华北地区昆虫迁飞危害规律、主要病虫害的气象预警指标和中长期预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及时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扫描昆虫雷达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解决了无法大量推广使用的国际性难题,为迁飞扩散性害虫的及时准确预警奠定了科学基础。该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美国、...
该项目为省“重点科技项目”。经13个单位6年协作攻关,基本探明二化螟、黑条矮缩病、稻粉虱、中华稻蝗4大灾害性病虫再猖獗原因及发生规律,国内首次制定主要病虫复合防治指标、简易测报办法(40种)和省标准(4个),建立超长、长、中、短期系列预测模型,准确率达92.5%,科学提出防治策略和可持续控制技术。整体处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面积3358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8.58亿公斤,净获益10...
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了纳曼干脊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方法;首次根据树干上羽化孔确定了该虫空间分布型,分布型的原因及序贯抽样技术,并根据羽化孔与树高、径大、材积量确定防治指标;首次探明抗虫与感虫树种的生理成份,发现昆虫天敌新种,国内新记录属种。寄主及新疆磨擦记录,首次成功的利用生物、植物农药防治天牛,其综合治理的配套技术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了系统管理、宏观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
小麦赤霉病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常见病害,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报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趋势,在大发生年防治两次,在轻发生年只要防治一次,可减少一次用药,仅此一方面对靖江全市可挽回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同时可减少因食用病麦中毒事故的发生,降低对人身安全的危害;并且可提高小麦的优良品质,符合农产品无公害的趋势,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系统,应用计算机分析与小麦赤霉病有关的气...
课题系统分析了靖江市1971-1998年28年气象与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分析计算出主要相关气象因子,找出并建立了适合于小麦赤霉病和小麦抽穗期的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抽穗期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测预报。创造性地解决了相关因素的通用描述和分析解释方法;将多种数学模型组合和改进成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小麦生育期预测小麦抽穗期;按通用方式设计结构,使预测预报过程与数据无关,与相关目标无关。该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