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水文地质学相关记录383条 . 查询时间(2.01 秒)
关于全氟化合物(PFCs)在我国农村环境中的分布还未见相关的报道。本文利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法分析我国东部8个农村地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样品中17种PFCs的污染水平和组成特征, 并利用比值法初步判定了水环境中PFCs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 土壤中全氟羧酸类以PFOA为主(0.34~14.5 ng/g), 全氟烷基磺酸类以PFOS为主(0.02~0.08 n...
研究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四水转化”系统动态循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土壤水分运动学中势能的观点,研究包气带水分、包气带水势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 季节不同,土壤水势整体分布差异明显。6-8月土壤水势最高,局部地段甚至达到饱和,12月至翌年3月土壤水势最低。地面0-5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受季节影响非常大,土壤水势激烈变化;50 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基本不受季节交替影响...
建立了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Li2B4O7熔融玻璃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内标元素的选择及Li2B4O7熔融玻璃的均一性、背景空白对分析测定的影响。以Li2B4O7熔融玻璃中低同位素丰度的6Li作内标,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参考物质熔融玻璃建立多元素标准校正曲线,用于标准参考物质及水系沉积物定值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标准值或溶液雾化等离子体质谱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针对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测及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了河套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值为2.0 m,并讨论了临界深度的确定对于防治土壤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实际意义.
改进了离子色谱分析地下水中钙和镁的方法。以IonPac CS12A为分离柱,稀盐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对地下水中的锂、钾、钠、钙和镁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钙、镁的浓度分别在0~500 mg/L和0~25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钙的检出限为1.50 μg/L,镁的检出限为0.89 μg/L。对不同浓度钙、镁水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不同稀...
利用Needle trap集现场采样、无溶剂提取和热解吸进样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点,针对密闭的20 mL顶空样品瓶(10 mL样品),通过优化提取温度、样品平衡时间、注射器推杆循环抽拉体积、加盐量及现场采样保存时间等条件,确定了Needle trap吸附提取地下水中7种苯系物的最佳条件,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4.27%~115.03%,检出限为0.06~0.09 μg/L,精密...
山地作为“水塔”, 为低海拔平原区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山区产水是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维持生存的重要保障. 定量化评价山区-平原区的水文联系以及山区对平原区的水补给作用, 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笔者以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的示踪试验为例, 探索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方法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实践证明, 该方法较传统示踪方法具有较大优势。试验中, 从地下河主出口回收I号示踪剂为34%, 地下水平均流速为35.3 m/h, 全部回收率约为60%~70%。示踪结果证实毛村地下河流域具有典型河间地块特征, 存在多个排泄出口, 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主出口处示踪剂浓度变化呈宽域多峰, 说明具有多管...
结合巴丹吉林沙漠的地物光谱特征,提出了改进的MDLWI 水体指数法。该方法增加了水体与植被以及水体与干湖盆的区分度,提高了提取沙漠中水体的效率和精度。利用MDLWI 水体指数法,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1990—2010 这20 年间夏季(1991,1995,2000,2005,2010)和秋季(1990,1996,2000,2006,2010)两个系列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夏季湖泊面积平均...
本文通过工作区潜水碘含量的分布特点, 与所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对地下水中碘的控制因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与前人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成正比的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无固定关系, 但有机质有助于促进水溶性碘的增加, 相似水文地质条件下成正比; 地下水径流条件对潜水碘含量影响重大, 径流条件较好的丘陵、岗地往往较低, 地势低平、径流条...
为探讨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第四系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布特征, 依据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 于2008年枯水期采集浅、中、深层水样293组, 用于水化学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法计算了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铁、氟、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重碳酸根、硫酸根等10种组分上、中、下游不同含水层的算术均值和均方差。结果表明, 浅层地下水除了NO3–外, 其余9种组分的算术均值均呈现由上游到中下游增大的趋势,...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中环境同位素(D、18O、34S)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揭示大气降水、长江水、潜水及承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辨别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及其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及长江水的补给, 硫酸盐主要为农业污染来源或与海源硫酸盐的混合。承压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与潜水含水层及长江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差, 硫酸盐来源不同。在研究区顶...
以东北某油田石油污染场地多期地下水化学监测数据为基础, 分析氯代烷烃自然生物降解中充当第一基质、电子受体、中间产物的水化学组分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在污染晕演化的不同时段、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 了解氯代烷烃生物降解的地下水化学响应特征, 并以此为依据对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氯代烷烃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2010年6月, 事故发生约1年之际, 在ZK1—ZK3—ZK6纵向剖面上生物降解过程中...
在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的基础上, 以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 对338个地下水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趋势, 北部氟含量均值在2.0 mg/L以上; 氟的超标率35.5%, 高于淮河流域地下水氟的超标率20.14%(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项目数据统计结果); 浅层地下水(≤50 m)氟超标率40.45%, 深层地下水(...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和现代的磷脂脂肪酸PLFA(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技术、Biolog技术、16 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测序技术, 调查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近30 m包气带微生物含量、分布、活性和多样性, 评价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