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前寒武纪地质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前寒武纪地质学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3.533 秒)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具典型的基底与盖层二元结构,基底自下而上由德令哈杂岩、达肯大坂岩群和万洞沟群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组成.应用LA-ICP-MS测定了德令哈杂岩中的莫河花岗岩体的27个颗锆石的U-Pb同位素成分,其中26颗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成因铅同位素丢失,其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470+19/-18 Ma.应用LA-MC-ICP-MS测定了25颗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其中岩浆结晶成因的23颗锆石的...
在昆仑山南部西大滩与东大滩谷地,沿西大滩活动断裂发育大量串珠状斜列分布的地震鼓包,与不同类型的地震破裂、地震楔、地震陡坎和地震凹陷伴生,在探槽剖面表现为全新世砂土层和晚更新世砾石层的背斜褶皱变形;地震鼓包长轴走向290°~300°,与西大滩活动断裂呈10°~20°交角,锐角指示西大滩断裂左旋走滑运动方向。对探槽剖面不同层位的沉积物、断层破碎带和地震崩积楔分别取样,进行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发现西大滩...
2005年7月上旬,笔者等在山东省新泰市东约10 km的青云山上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刃脊、角峰、冰漂砾、冰臼等。在由混合花岗岩组成的最高海拔仅为496 m的低山上发现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在华东地区尚未见报道。青云山整个山体全部由混合岩化的花岗岩组成,构成一条简单的山脊,呈北西-南东向延伸达4 km。最高点位于山体的东南段,海拔495.6 m。笔者等在带领中国石油大学学生进行地质考察时,在...
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斯期。考虑到义县期生物群与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生物群、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生物群,日本晚侏罗世手取(Tetori)型、领石(Ryoseki)型植物群可以比较、...
鲁西地区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未变形未变质,以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是鲁西前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伸展构造标志。鲁西基性岩墙群属于板内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系列,与板内大陆裂谷活动密切相关,代表一种非造山岩浆活动。该岩墙群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比较富集Cr、Ni,明显亏损Th。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的右倾曲...
西秦岭地区中、晚二叠世的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动物群的更替事件,表现为中二叠世茅口晚期迭山组底部开始的竺蜓类化石的突然锐减或消失及腕足动物的大量繁盛。茅口中期的热让沟组上部,有Afghanella及丰富的Parafusulina,Chusenella等竺蜓类化石。但上覆的迭山组底部开始,仅有少量Parafusulina,Chusenella及Schwagerina等断续出现。而同时交替出现...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并以侵入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采自该岩体北侧接触变质带的榴闪岩进行锆石定年,获得206pb/238U变质年龄为518±19 Ma.以上工作初步证实该岩体大致在0.52 Ga左右的构造热事件中侵位于秦岭杂岩中.
昌宁—孟连带作为古特提斯主洋盆(多岛洋)的观点/模式的提出,已在国内外引起强大反响和争论,由于形成观点和建立模式所依据的资料很多来自孟连县曼信及相邻地区。因此该区的有关地质构造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笔者对这些地区长期的野外观察和研究,发现许多资料不支持大洋模式,尤其是原来建立模式时所依据的地层系统中尚存在若干重要的遗漏和错误。笔者初步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不是大洋沉积;地层中存在明显...
鲁西地区晚寒武世地层发育,产有数量丰富、分异度大的原始真牙形石分子,经笔者研究,建立了2新属、2新种及2未定种Camconodontus rotundatus geo et sp.nov.,Camconodontus sp.,Laiwunodus lateronodus gen et sp.nov.,Laiwunodus sp.;对Das ytodus属进行了补充修订,建立了1新种Dasytodu...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保存了清晰完好的流动构造,完整地反映了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特征和流动构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对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形态和流动构造研究,如:流动线理、矿物组构和磁组构等,提出岩墙群的侵位方向和侵位方式。结合本区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关系以及岩墙群的力学性质,探讨本区岩墙群的侵位机制。
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早前寒武纪阶段有两个主要的基性火山活动时期,一期发生在2.7Ga左右,另一期发生在2.5Ga左右,代表了两期强烈的地壳增生事件。太古宙末期基性火山岩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关系和组合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时期,在陆块之间基性火山岩的喷溢使地壳面积增大并把原本分离的小陆块拼合到一起,造成地壳的增生。在陆块内部,地壳的增生主要通过地幔柱的方...
阿勒泰前寒武纪地层主要指分布于中、哈额尔齐斯带及其以北的冲乎尔—青河地区的古、中元古代克木齐群和分布于白哈巴—哈纳斯及北部山区的震旦纪哈巴河群。克木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400±78Ma(胡锡琴等,1993),锆石、钾长石两阶段年龄中,t_1主要分布于1800 Ma左右,最大值为2483 Ma(何国琦等,1990);t_2主要分布于330~400 Ma之间。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发育大量分属4~7级的高频层序,依据旋回平均厚度的频率分布、不同级别旋回叠加样式和比率、沉积发育样式和跨越整个地台的可对比等特征认为,它们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是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其中Ⅳ、Ⅵ级分别对应于长、短偏心率旋回,时限分别为0.4Ma和0.1Ma.应用轨道旋回规则的周期间隔给出了中寒武世各级层序、地层阶和相应界面的年龄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