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知识库 地质学相关记录19400条 . 查询时间(5.402 秒)
深部地下工程岩体力学行为是岩石力学最重要的内容,岩体结构和性质往往具有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传统基于位移的动态反馈分析设计,在预测隧洞位移时常忽略岩体参数的变异性,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地震分布、地幔流模式、上覆板块应力和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海岭(包括扩张洋中脊、无震海岭、洋底高原和残余弧脊)广泛分布于现代大洋,其面积约占现代大洋地壳总面积的30%。它们均可沿着汇聚板块边缘发生俯冲作用。相比于正常大洋地壳,海岭具有更高的地形和更低的密度。因此,前人数值模拟和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均表明,相比于正常大洋板片的俯冲作用,海岭俯冲会产生更低角度的俯冲作用...
亚洲内陆同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内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以及北半球最大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 (图1)。中亚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但经过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的长期剥蚀,直至新生代早期已经基本夷平。晚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中亚造山带发生构造复活,最终形成现今规模宏大、年轻的陆内再生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的南缘,分布着世界上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的新近纪风成红粘土沉积。鉴于中亚造...
俯冲起始是指从没有俯冲到有俯冲的过程,它改变着区域和全球的应力状态,是维系地球板块构造体制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俯冲起始留下的地质记录极少,目前俯冲起始的机制和过程依然不甚清楚。为解释俯冲起始的机制,前人提出了自发俯冲起始和诱发俯冲起始两种类型。自发俯冲主要由板片自身的负浮力驱动,而诱发俯冲起始则主要由外来应力主导。通常认为,自发俯冲起始伴随着上覆板片的伸展和地幔岩浆作用,因此,与伸展有关的岩石证...
符山石( (Ca,Na)19(Al,Mg,Fe)13(SiO4)10(Si2O7)4(OH,F,O)10 )是矽卡岩矿床、变质和交代泥质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矿物,同时也见于一些碱性侵入岩体中,如霞石正长岩。虽然产出的岩石类型丰富,但是符山石依然是“所有造岩矿物中最不为人知的”。由于符山石的晶体结构复杂,晶格中可发生类质同象替换的种类多,这种不确定性给变质反应和热力学模型计算带来了困难,但符山石也因此可...
Re-Os同位素体系不仅能够直接测定含有机质沉积岩的形成年龄,而且可以有效约束同时期海水的Os同位素组成,进而为探讨区域及全球性古海洋环境变化事件提供信息。通常,沉积于低氧或缺氧底层水中的富有机物沉积物具有较高的Re和Os含量以及较大变化范围的Re/Os同位素比值,使其成为Re-Os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而沉积于氧化海水中的铁锰沉积物(如铁锰结核)往往记录了同时期海水Os同位素组成信息,通常具有较...
陆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热点之一(Rudnick and Gao, 2003)。一方面,大陆地壳是陆生生物繁盛的基础,维持了当今人类生存的家园,提供了人类活动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秘大陆地壳的成因对了解板块构造的启动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陆地壳与现今俯冲带岩浆岩具有极为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因此通常认为在元古宙和显生宙...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运移规律及其流固耦合效应是地下油气储备与开发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导致不同工程灾害或工程难题的重要因素。精确表征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探寻微观孔隙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质的内在关联,实现岩石宏观物理参数的精确计算,是开展深部岩体相关工程研究的基础。
羌塘地块是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东西向狭长地块。该地块自中生代以来的漂移演化历史存在诸多争议,限定了对原青藏高原和古、中特提斯洋演化的认识,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关于羌塘东部的研究相对较少。
为了保护浅层地下水,美国大陆许多被圈闭地层覆盖的深层含水层被用作油气勘探联产废水的地质储存库,此种实践的前提假设是:被泥岩或页岩覆盖的深层含水层中注入的流体不会向上迁移污染浅层地下水。然而,目前为止并没有对这一假设进行系统性的检验论证。
大陆地壳的浮现(即大陆地壳抬升至海平面之上)对地球大气圈-水圈的化学性质和气候的长期变化造成剧烈影响。大量证据表明,大陆地壳在2.5 Ga之前就已经抬升至海平面之上 (Bindeman et al., 2018; Kump and Barley, 2007),如克拉通盖层广泛发育有2.7 Ga之前的古土壤和陆相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从2.8 Ga开始呈现更为多样的年龄组成。此外,一般认为太古宙...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石,已有的研究表明,某种形式的板块构造可能至少在早前寒武纪(如古元古代)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Wan et al., 2020, Science Advance),但其构造样式和现代板块构造的异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Zhai and Peng, 2020, Science Bulletin)。因此,有必要对早前寒武纪发生的构造过程进行识别和定量刻画。时间尺度(持续时间或速率...
自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分子钟假设以来,分子钟模型成为定年演化事件的基础。最早的分子钟假设为严格分子钟,即演化速率在树上各个类群之间恒定不变。严格分子钟通常只适用于近缘的类群。为了解释演化速率在时间上和类群间的差异,多种宽松分子钟模型被提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估计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在古生物学中,对应的模型被称为形态钟模型,用于描述形态特征的变化而非核苷酸或氨基酸的替代,但是基本...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Rb-Sr同位素体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矿床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精确测定87Sr/86Sr和87Rb/86Sr比值是Rb-Sr同位素体系应用的前提条件。在目前所有的分析手段中,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和精度,是Rb-Sr同位素测定的基准技术。
古生物学家最初根据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得出地质历史时期存在五次大灭绝事件,后来研究者提出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同样发生了大灭绝,而且可能是基本同时的。不过,在陆地生态系统是否都发生过大灭绝事件,以及海陆同时性目前都经常受到质疑。过去的多样性分析基于全球性的数据库,忽略了不同气候带、不同环境下多样性变化的信息。近年来通过不同区域生物群演替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更真实的演化格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