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社会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社会学相关记录1747条 . 查询时间(3.601 秒)
农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人口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现阶段,我国人口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这将对农村造成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在新背景下进行新讨论。
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步入与人口负增长交汇的新阶段,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将逐步变为社会主流群体。建构于年轻型和成年型社会的社会治理体制将越来越难以适应老龄社会,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多维度、深层次、长时期的适老化转型。
伴随快速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大量劳动力离开家乡,前往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发达地区就业和生活,成为往返于户籍地和流入地之间的流动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由于受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出生人口数高峰期的影响,在2021—2039年我国将逐渐出现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数高峰期,其峰值之高和延续时间之长空前绝后,并将产生一系列后续影响,从而给我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带来严峻挑战。而对这一重要特点,各级政府和社会尚未给予高度关注。有鉴于此,应倡导被国际社会接受的“积极老龄化”理念,以及被列入我国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指导思想的老年人“社会参与”。进一...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前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口结构相对合理,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确立,日本式经营取得成功,人们生活富裕,总体上社会体系平稳运行,支撑着经济平稳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人口、家庭、劳动就业、社会阶层等主要领域发生了很大改变,战后形成的社会体系开始动摇和瓦解,新的体系还在摸索和构建。日本社会正处于旧的体系已经发生改变、新的体系尚待建设和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新时代人口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人口工作迈上新台阶。
自1970年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增多,由此产生的护理行业人手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在国内劳动力补充不足的情况之下,日本政府通过政策调整,逐渐出台了双边EPA协定引进、技能实习生制度、护理在留资格、特定技能1号在留资格等多种引进外国护理人员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实用主义和模糊的移民政策之下,也出现了护理人员回流、政策吸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关键时刻,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下提出的,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64亿和1.91亿,占总人口的18.7%和13.5%[1];相较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增加了5.44%和4.63%[2]。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老年人口数不断增加、生育率维持在低水平、劳动力人口日趋减少、家庭规模持续缩小、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大幅增高的问题更进一步凸显。
20世纪初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现代国家构建并在其框架内实现发展,一直是中国历史的稳定主题。然而,在已有的对现代国家构建和发展所作的理论阐释中,作为现代国家之基本构成的人口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国民是社会人口与国家关系中构建起来的一种社会政治身份,也是一种对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具有奠基意义的社会政治机制。中国于近代形成民族国家议题尤其是开启现代国家的构建后,将历史上形成的臣民转化为国民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政治过程,一路相伴而行并提供着基础性的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国民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进,并在改革开放后为现代化快速推进提供了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脱离了人口国民化这一重要的社会政治过程,尤其...
基于对低生育率陷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再认识,针对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研究争论,通过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等数据,采用总和生育率、分孩次递进生育率等人口指标和模型,对相关政策或策略预期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文章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2019年、2020年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下降标志着全面两孩政策"堆积"效果的基本结束,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大增。同时,中...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口发展史。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口问题始终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社会沉浮相互交织。
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有以下特点:①少数民族地区区内流动人口规模略有缩小,跨区流动人口规模呈明显的扩大态势。②无论是区内还是跨区流动,选择流入地的范围变得更广。③在跨区流动人口中,表现出主要流向周边地区、男性偏多、以青壮年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特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