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作物学 农学院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259 秒)
“巍巍农学,拳拳赤心;稼穑五谷,树艺嘉禾”,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奠基于1928年,近百年风雨兼程,积淀了崇学事农底蕴;近百年奋发图强,锤炼着求实创新精神。在王绶、吕世霖、李焕章、苗果园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感召下,农学人秉承“敬业乐教,严谨治学,注重实践,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郑州大学农学院成立于2018年7月,由郑州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共建,是郑州大学正式建制的二级教学与科研单位。农学院基本定位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学院,旨在围绕国家粮棉油安全战略和河南农业大省的科技需求,主要开展农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
2022年8月18日,中国农业大学李自超教授/张洪亮教授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黎志康研究员团队和华大基因科研合作部等团队在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2.822)在线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and comparative genome architecture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
北京大学的农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1905年京师大学堂创建农科大学;1910年到1945年,学院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校名、院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学,于原北平大学农学院院址重建农学院,并聘请俞大绂教授出任院长。北京大学农学院汇聚了一大批学界才俊,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院系体制,此时,北京大学农学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2007年6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中,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应运成立。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浙江农林大学于2021年5月决定成立现代农学院学院秉承“至诚于农,耕道为民”的办学使...
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月被山西省科技厅列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名单,依托单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学系创始于1976年天津农学院建校之日,2013年11月撤系建立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300余人,硕士生60余人。设有农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1个高职专业。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以及2个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天津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天津市品牌专业。作物育种学、...
农学院前身为农学系。创建于1959年6月,1996年6月撤系建立植物科技学院,2008年9月更名为农学院。现下设作物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园林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环境科学系、农业科研所、园艺研究所和水稻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拥有5个本科生教学综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和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领域专业硕士点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学位点整体研究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大学攻读学位、进修或合作研究,并保证回校工作。 加强研究生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满足我国种业发展对种业科技人才的需要,并能在相关的专业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田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综合排名居第三位。作物科学的研究正在朝着高产、优貭、高效、低碳、安全、环保方向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信息科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必须紧跟作物科学研究前沿,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边缘学科...
努力在科技创新团队、学科条件平台、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标志性科技成果、学位点建设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培养1~2名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并在“十三五”期间将本学科发展成为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以南方稻田农作物生产工程与装备为研究核心,积极开展作物生产工程与装备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拓宽研究思路和渠道,为打造国内知名学科和强势学科奠定基础。
种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年来不断扩充师资力量,已具备了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实验条件。本学科现有任课教师27人,均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5人,是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师资队伍。
研究成果及成果转化,期间完成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10个,品种推广新增经济效益5亿元,争取立项国家或省部级课题30项,获国家或省部级成果20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篇,出版专著5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