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有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通信终端技术 电信 邮政 邮电通信管理工程 通信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学术机构 通信技术相关记录297条 . 查询时间(4.821 秒)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有自动化系、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子电工中心、实验中心及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2544 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 314 人,专业学位硕士生 642人,博士生 23 人。学院拥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 212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0 人,管理人员 17 人。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南京邮电大学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也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学院现有3个系、6个研究所(研究院/研究中心)、3个教学与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工268人,正高59人,副高114人,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183人。拥有一支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483人,其中本科生356...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起源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电子系。学院现有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影响力逐年提高,2019年软科排名在广东省稳居前5,在全国居前36%;通信工程学科,在2020年“...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通信工程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8个专业,在校学生1500人。现有教职工5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0名,有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各专业聘请了来自企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共22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2个。建设有通信技术、电气化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5个实训基地,30...
为积极响应国家“2011计划”创新战略要求,在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重庆邮电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电信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国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核心单位,在多年合作攻关的基础上共同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中心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位于...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由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和原电子工程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的师生组建而成,设有通信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学院现有教职工288人,其中专任教师206人。学院现有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被评为A+。学院拥有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
上海市信息通信行业协会(ShangHai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成立于二00二年五月八日。由上海市范围内从事通信运营服务的企业和其他经营电信业务的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为业务指导机关、上海市民政局为登记管理机关。行业协会包括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诺基亚贝尔、上海市信产通信服务、号百控股等200家会员单位...
网络与云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12月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主、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共有11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多位教师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们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关爱学生,科研并重、精诚团结、不断进取。通信工程专业涵盖智能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方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广泛,为信息领域的关键学科,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设有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成立于2000年,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于2014年加入内蒙古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2015年成为内蒙古科技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成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教育认证”培育专业。通信工...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11月,实验室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有8个实验间,实验设备11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超过600万元。实验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人。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隶属于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室围绕海量连接和高可靠性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新一代无线接入网架构、毫米波大容量传输、无线移动网分布式优化与高效协同等开展研究。团队方向:6G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语音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非正交多址接入、大规模MIMO、ASIC芯片设计等。
智能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2月,之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机电系,2017年11月更名为智能工程学院,旨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接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打造高水平的通信技术专业群,对接智能汽车产业链打造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群。学院被省评为“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教师、学生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直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工委“三型党支部”、“先...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指导下共同谋划成立的,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整合清华大学、长安大学与中国移动三方的优势资源,充分释放各方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实现深度合作,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创造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应用范例。实验室专注于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1)车联网环境下汽车智能出行基础理论与方...
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7年12月底批准建设,以我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依托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围绕学科平台建设、合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三个方面,通过整合长安大学在汽车、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学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