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辐射物理与技术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3.288 秒)
教育背景:2010.09-2014.08,德州农工大学,材料学,博士;2007.09-2010.07,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硕士;2003.09-2007.07, 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士。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1年1月硕士学位取得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6年6月博士学位取得于法国巴黎南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物理化学实验室。同年8月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者赴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2000年6月至2007年3月担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在...
何多慧,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和建造我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安徽省杰出成就奖等。
陈林,主要学习、工作简历:2017/05-至今:教授;2012/5月-2017/05:副教授;2004/09-2009/12: 兰州大学、理学博士;2000/09-2004/06: 兰州大学、理学学士;曾短期访问国外实验室,邀请多国教授来兰开展实验与理论合作,取得了实质性学术成果。获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获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硕士生荣获“第17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优秀...
田晓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方向:核材料辐照效应;CFD-DEM模拟。主讲本科生课程:《原子核物理基础》、《量子力学导论》、《核材料工程》、《流体力学》等。
柳文波,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核材料的辐照损伤;燃料元件的辐照特性。
刘书焕,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辐射探测;辐射防护与辐射效应。
李彦霏,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激光Compton散射辐射源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高温稠密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研究;中子/伽马射线编码成像技术研究。
胡光,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聚合物基/金属基核辐射材料研发/抗辐照性能研究;人体内照射防护研究;放射性诊断技术;中子慢化材料设计/屏蔽设计。
臧航,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面对航天航空辐射环境及反应堆环境下半导体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包含辐照缺陷及损伤的多尺度模拟计算、缺陷对电学性能影响和中子及重离子辐照实验;
张清民,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1.辐射测量、屏蔽与防护;2.粒子物理实验;3.核测井技术;4.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诊断;5.反应堆监控探测技术。
张育中,副教授。安徽庐江人,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2014年8月-至今,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础科研基金2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Sci...
顾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兴趣:辐射生物效应,分子团簇生长动力学,宇宙射线物理,量子信息。获奖:2009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班主任;2011.10,南京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优秀奖;2012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
宓东,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1.量子理论中的基本问题;2.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3.蛋白质的折叠机制。
尹雪梅,郑州轻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辐射传热、气体辐射特性计算。奖励: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GMA智能油膜轴承-转子系统研究》。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k分布的灰气体加权和模型研究(51706209)》;河南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