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 工程数学 工程控制论 工程力学 工程物理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水文学 工程仿生学 工程心理学 标准化科学技术 计量学 工程图学 勘查技术 工程通用技术 工业工程学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2.564 秒)
李得天,510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66年6月出生,甘肃省景泰县人。199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1988年7月510所真空物理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6月510所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2001年5月~2002年5月以客座科学家的身份赴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进行科学研究。现任510所副所长。
达道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12月生。陕西省泾阳县人。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中科院兰州技术物理研究所。1962年2月调兰州物理研究所(现510所),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11月后任五院510所副所长、所长。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真空科学技术及真空科学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研究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邱家稳,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劳动模范、航天系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现任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联合会材料与结构技术委员会成员。
孙俊奇,男,2003年9月起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1)复合膜界面组装方法;(2)自支持膜;(3)自修复膜;(4)具有特殊浸润性和光透过性的多功能集成膜。
田修波,理学博士,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难焊材料表面改性焊接新技术与方法;等离子体-电子束加热、焊接新技术与方法;等离子体离子注入-沉积表面改性技术与方法;薄膜沉积与功能涂层制备技术与方法;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电源与放电技术;等离子体放电及鞘层控制理论;脉冲高压电源及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设备。
李小林,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标准审查与评价领域。
张敬娟,1970年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获得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标准化理论与国际标准化领域。
陈元桥,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现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高级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责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人类工效学领域。
赵朝义,1971年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高级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人类工效学领域。
张玉林,男,汉族。博士生导师,教授。山东大学南校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束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 计算机控制技术,微米、纳米加工及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加工控制技术,生物芯片加工新技术。在《电子学报》、《微细加工技术》、《微纳电子技术》、《仪器仪表学报》、《传感器技术》等刊物及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十余篇。理论成果获省级等奖二等一项,三等奖二项。
张承慧,男,1963年9月生,博士,关键岗位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7月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2003年兼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李洪斌、崔鹏分别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刘飞,男,1948年生。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业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绿色制造。近年来主持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企业大型课题2...
张永清:男, 1939年7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指导过15名博士研究生、 15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模具CAD/CAM;塑性加工中的人工智能;模具的敏捷制造。
张质良1935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科研成果曾11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温塑性成形技术”、参加编写“冷挤压技术”等专著。研究方向:材料成形理论与新技术;塑性成形过程模拟技术;材料成形过程智能设计。
阮雪榆,男,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阮雪榆院士领导的科研队伍针对高新技术的特点,有效地实施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工程支持”的战略,以模具为载体和切入点,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方面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阮雪榆院士实施的高技术发展新战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在交通大学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冷锻教席”。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C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