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4.172 秒)
陈爱兵,男,1971年出生,籍贯江西省鄱阳县,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矿床学、成矿预测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
范柱国,男,1963./04. 教授。1986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1993年硕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专业。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应用构造与环境构造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了《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构造解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了以区域构造演化与环境效应、资源勘查与...
苟龙龙,副教授,2003/09–2007/07: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学系,地球化学学士学位; 2007/09–2012/0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岩石学博士学位; 2012/07–现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工作; 2013/12–2014/12:美国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学术访问; 2016年2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应用地质系学术访问。
王居里,男,理学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获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获西北大学矿床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获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承担本科生《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变质岩岩石学》、《矿相学》和研究生《现代成矿理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岩石学、矿床学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区域成矿学和金属...
罗金海,陕西省南郑县人,教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从事构造地质学教学与相关科研工作。 1985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992年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今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工作,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地球科学概论”、“测量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多次承担汉中、巢湖、秦皇岛野外教学任务,参与编...
董云鹏,1967年10月生,西北大学教授,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客座研究教授。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国伟,教授,1939年生,河南省南阳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等职。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和陕西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姜勇彪,男,1969年生,江西玉山人。1992年6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2003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6月获成都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旅游地质学、地貌景观与旅游开发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地质调查局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
李建波,2000年于长安大学获地质矿产勘查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长安大学获构造地质学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东华理工大学从事构造与成矿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2年10月份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中小尺度构造、构造变形分析、构造与成矿、花岗岩与大地构造。
刘建辉, 副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原长地院)矿产勘查系,2006年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博士学位。申请人最近几年主要利用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开展山体隆升剥露、构造变形、地壳形成及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牛漫兰,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凤县人,1972年12月生。1995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现为长安大学)地质系,1998年获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合肥工业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国家公派留学一年,现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主持的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乌兰二郎洞-关角山增生杂岩中混合岩成因与韧性剪切作用关系研究(编号:...
朱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他长期从事断裂构造研究,特别是中国东部巨型的郯庐断裂带,涉及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将断裂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相结合,解析区域性走滑、挤压或伸展性环境下脆性断裂或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学记录。开展过陆内、造山带内、盆地等多种环境下的断裂构造研究,也开展了活断层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工作。科研工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克拉通...
宋传中,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1997月5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构造地质学》建设的负责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
王勇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他的研究方向:断裂构造学、造山带动力学。论著获奖:1.王勇生, 朱光,向必伟, 魏鑫.晓天-磨子潭断裂的运动学涡度、应变速率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地学前缘, 2008, 15(5): 376-387.2.Xiang B W, Wang Y S, Li C C, Zhu G, Shi Y H.2008.Evolution of t...
谢成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工程系。他的研究方向:断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含油气盆地构造。科研工作:1、辽南变质核杂岩区下地壳流动变形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2、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区的下地壳流动变形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2010-2012。3、高邮凹陷南断阶断裂演化规律与形成模式。中石化外协项目,2010-201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