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物 地质学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1.903 秒)
袁致涛,1971年10月生,博士,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磁力分离技术、金属矿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矿物材料与超细粉体制备。
朱一民,1964年10月生,教授。1986年7月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工学学士;2004年4月获得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粉体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赴丹麦技术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浮选药剂化学原理、矿物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黄华芳,男,1960年10月生,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共青团甘肃省委、兰州军区政治部授予"双立功"奖章;1989年获首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1990年获甘肃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
陈汉林,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地球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2...
陈汉林,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地球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2...
柳建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121”人才。 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兼任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71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创始会员之一。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
王思敬,院士, 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研究方向是工程地质、岩石力学、环境工程地质学。
朱珍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岩石力学本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水岩耦合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耗散分析;岩质高陡边坡反馈设计与加固理论研究;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研究。
沈其韩,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淮阴。沈其韩院士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和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以及铁铜矿产研究,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肖序常,构造地质学家,1930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事板块构造、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的研究,首次较系统的论述了祁连山高压蓝片岩带,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论述了我国主要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为尔后祁连造山带等板块构造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
李廷栋,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院士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和综合地质编图,熟悉中国及亚洲区域地质构造和岩石圈结构构造的基本特点,擅长地质编图技能。
许志琴,构造地质学家,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籍贯重庆市。1964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和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常委。长期坚持在青藏高原及及其周緣造山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她无数次涉足于陡峻的群山、缺氧的高原和人烟稀少的荒漠;她工作过的地...
任纪舜,1935年生于陕西华阴,长期从事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研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发表论著200余篇(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1982),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增谦,男,博士,矿床学研究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兼任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区域副主席、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荣誉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金属矿床地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科技攻关、重点基金、“杰青”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十余项,在金属成矿理论和矿产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系统科学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