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中微子天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中微子天文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2.322 秒)
据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新闻中心3月13日报道,北半球最大的深水中微子望远镜“Baikal- GVD”在贝加尔湖中正式启用。贝加尔湖中微子研究的开始是俄罗斯科学技术年的主要活动之一。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瓦列里·福尔科夫出席了启动仪式。福尔科夫部长在启动仪式上讲到,俄罗斯科学技术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吸引青年加入科学研究,同时发展俄罗斯地区的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在贝加尔湖地区,俄罗斯最好的研究所...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与整个宇宙结构有关的数据,限定了宇宙间最小、最难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微子家族中最轻成员的质量:不超过0.086电子伏特,约为单个电子质量的600万分之一。
多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微子,又称“幽灵粒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学家也将它称为宇宙中的“隐身人”。
Scientists on the world's longest-distance neutrino experiment announced today that they have seen their first neutrinos.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等参加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9日宣布,他们首次观察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变身的一种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了物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中微子是一种极难被探测到的基本粒子,中微子能穿透任何物质飞行,共有3种类型,分为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这3种中微子被认为可相互转换,这种现象称为“中微子振荡”。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次发现的μ中微子向电子中微子转变的情形,让他们弄清了中微子相互...
在发现有史以来能量最高的2个中微子后,科学家利用深埋在南极点冰下的巨型粒子探测器,发现了另外26种新型高能中微子存在的迹象。这些新发现的中微子的能量要比之前发现的两个中微子的能量小一些,但似乎比宇宙射线撞击大气层——这也是地球中微子的主要来源——所形成的中微子的能量大一些。因此,这意味着,这些粒子可能由人们目前并不了解的、在深空中发生的天体物理学过程所形成。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果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突破。
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超光速中微子存在意味着爱因斯坦的推测是错误的。至少自从科研人员在意大利通过OPERA试验提出中微子比我们认为的早到60纳秒后,这就一直是一些非常受欢迎的新闻媒体喜欢谈论的话题。对这一异常结果非常感兴趣的科学家从此开始寻找更准确的答案。该消息宣布3周后,arxiv网站的预印版上粘贴出80多种解释。虽然一些人提出新物理学的可能性,例如中微子在额外维中穿行,或者特定能量的中微子...
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网站22日报道,该校宇宙学家通过对宇宙星系3D图像的观察分析,测定出中微子的质量不超过0.28电子伏特。报道称,这是截至目前最精确的中微子质量测量值。该方法的运用使人类向最终准确测定中微子质量又迈进了一步。相关研究论文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中微子,又被称为原子中的“鬼粒子”、宇宙间的“隐身人”。它们极小极轻,很难捕捉,虽然已证明其具有质量,但要对其质量进行测定却十...
据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2007年4月11日报告,MiniBooNE实验的观测结果解决了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进行液体闪烁器中微子探测器(LSND)观测实验时提出的难题,从事MiniBooNE实验的科研人员最终确定:液体闪烁器中微子探测器的观测结果不能归因于简单的中微子摆动效应。所谓的中微子摆动效应是一种中微子转换现象,即一种类型的中微子转变为别一种类型的中微子,然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类型。
2006年8月中旬启动的日欧联合实验项目OPERA目前进展顺利,将于10月下旬进入正式实验阶段,目标是确认中微子是否有质量。
日本、美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家2006年2月15日正式启动“冰立方”计划,准备借助南极点附近的冰观测宇宙的高能基本粒子—中微子。
新华社2005年8月2日电 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位于日本岐阜县的基本粒子观测装置,首次捕捉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基本粒子反中微子。这一成果为研究地球内部能量和构造提供了新思路。
新华网北京2004年11月28日电 俄罗斯和乌克兰科学家正在与其他国家同行合作,对有宇宙“隐身人”之称的中微子展开研究。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研究中心借助质子加速器形成定向中微子束,之后中微子束以光速瞬间在地下飞行730公里,到达位于意大利大萨索山的地下实验室,在那里通过检测仪,留下痕迹后飞速离开。
据日本《朝日新闻》2004年11月10日报道,以日本东北大学教授铃木厚人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在最新观测中将确认中微子具有质量的精确度提高到99.998%。科学家们说,如果把观测中微子的能量考虑在内,中微子具有质量的概率为99.99999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