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保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要闻 森林保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3.904 秒)
残遗种源在干扰后森林景观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残遗种源的成核效应,其空间配置,如位置和多度,将会影响残遗种源在森林景观恢复中的作用。比如,残遗种源的位置能够影响种子的空间传播格局以及新定植的幼苗的位置,进而影响森林景观的空间动态;而残遗种源的多度将直接影响产生的种子数,因而影响周围幼苗的建群和森林的恢复。然而作为影响残遗种源重要性的两个重要的属性,位置和多度的相对重要性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认定名单,我校申报的“亚热带森林健康与生物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评审,被认定为2021年度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21年10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三批4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名单,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申报的湖南黄丰桥森林监测与模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以下简称黄丰桥基地)获批成立。现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已有长白山北坡天然林经营、湖南黄丰桥森林监测与模拟两处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国有荒山荒地,陆续兴建了4855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占国土面积8%。国有林场是宝贵的森林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
2020年12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的形成与补偿机制”(2021-2024)获批。该项目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水文学科组王彦辉研究员申请并承担,此前王彦辉研究员已获得3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支研究团队日前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式,为建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理论、技术集成和示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该成果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植被演替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主题。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群落的演替方面,包括演替的物种组成和植被特征等,而较少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环境序列上的演替过程。土壤微生物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较植物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并影响植物生态系统过程,因此,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和响应对于深入认识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0月14~16日,第二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国际林联主席尼尔森•科克(Niels Elers Koch)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等专家、学者作大会学术报告。
随着热带雨林急剧减少和碎片化,热带雨林的保护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然而,定量科学快捷地评价原始热带森林一直是从事热带雨林工作者最为棘手的问题。版纳植物园进化生态学组Ferry J. W. Slik副教授等人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部热带雨林的研究,提出用木材平均密度作为划分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优先保护区域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杂志《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
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月23日报道,日前,经过山东省潍坊市林业局科技人员5年努力而完成的提取楝树等植物源杀虫毒素开发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这种新型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根据该研究,今后可以直接将楝树、苦参、狼毒、百部等含有农药活性物质的植物或萃取的有效成分加工成商品,也可以采用有机合成手段合成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还可以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合成筛选类似物,研发新农药,开发前景广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