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水文物理学 水文化学 水文地理学 水文气象学 水文测量 水文图学 湖沼学 河流学与河口水文学 水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文学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2.538 秒)
2010年3月27日,“湖泊—流域数据集成与模拟中心”揭牌仪式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出席揭牌仪式并为中心揭牌。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研究员主持了该揭牌仪式。中心主任马荣华研究员向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和专家详细介绍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情况、科学定位和未来目标。
2010年3月22日,在世界水日之际,“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课题正式启动。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第四纪研究》(Quaternary Research)2010年第一期是以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为主题的专辑,该专辑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曾主办的“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的部分关于环境演变的文章,封面为我国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照片。该国际会议上所交流的关于生态脆弱带土地退化及修复的部分文章2009年已...
多年来,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进一步确认太湖系陨石冲击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上。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举行之际,国家“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启动会暨课题任务研讨会,2009年12月9日在京结束。
2009年12月4日,以“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届江苏省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河海大学举行。大赛由江苏省发明协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经过半年多的比拼,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357件作品经过初赛,最后有108件作品进入决赛。
 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退缩加剧,冰川补给湖的水文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冰川融水补给的过水湖泊来讲,获得湖泊的水位、出入湖流量,并将之与上游冰川融水情况进行对比,是深入了解冰川—湖泊变化关系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
华北地区是我国工业发展重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人口稠密、近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导致该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约占全国1.7%的水资源,需维持约占全国10%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由于75%以上用水量由地下水支撑,近年来形成一系列突出问题:总地下水储存量持续减少(近几年减少了约1300亿m3),华北平原出现了多个深层地下水漏斗,更严重的还引发了地面沉降、水安全和水平...
  近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主题-辽河流域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辽河项目)-浑河上游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维系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学术研讨暨十二·五展望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召开。
我国地下水科学领域首个“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调控”今天(2009年11月25日)在石家庄启动。项目预期在5年内为发展大型平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科学理论、实现华北平原水资源和谐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科技创新价值。
中科院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中期进展暨评估会于2009年11月11至13日在无锡太湖站召开,来自国家环保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清华大学、中科院资环局、综合计划局、高技术局、安徽光机所、上海微系统所、生态环境中心、南京土壤所、水生所、以及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及项目参加单位...
  介形类是一种微小的甲壳类双瓣动物,其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海洋等水体中,对温度、盐度、水体离子组成、营养条件较为敏感,从而间接反映水体的深度、体积、离子浓度、透明度和水生植物的条件等,其瓣壳的元素和成分也受其生活水体的强烈影响。因此,对介形类种属和含量的研究一直在古环境重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古环境研究的深入,利用介形类与水体参数的关系建立转换函数,在进行过去环境重建,特别是进行湖泊深度、...
近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引进的“百人计划”学者程和发研究员受聘为国际《污染物水文学杂志》(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任期三年(2009-2012)。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是国际地下水污染研究领域的主要期刊之一,侧重于对非饱和(渗流)和饱和...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宁研究员课题组的陈槐博士等研究了若尔盖花湖湖岸带甲烷的排放情况。结果显示甲烷的通量值在0.1 mg CH4 m-2 h-1至90 mg CH4 m-2 h-1之间,高于北方、温带湖泊。挺水植物斑块的甲烷排放明显高于浮水;湖边裸地的甲烷排放略高于草甸。植物生物量和地表水深度可以解释大部分的甲烷排放差异。由于环境因子变化不大,在生长旺季,甲烷排放时间变化不大。该结果有助...
2009年8月25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专家在珠峰绒布冰川径流上成功安装了IRR-P红外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开始进行珠峰冰川径流表面温度的野外连续观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