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2.008 秒)
近日,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了“2023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终身学术影响力榜)”。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全球共有1880名学者入围,中国学者占481人。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王震宇教授继2022年后再度入选该榜单,标志着江南大学环境学科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正持续提升。
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网络的扩大,机动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关注。除持续控制机动车源头排放外,研发新型净化技术与装置,主动净化环境空气,减少机动车排放的传播,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经过全世界提名和五轮严格评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于2017年2月15日公布了新增院士(会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院士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此次公布的来自英国和其他国家新当选的60名院士名单中包括3名荣誉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特别表彰了刘丛强院士等3人对推动RSE的国际化工作所做的努力。
作为生命起源、生物圈形成与演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地球上的碳究竟从何而来?《自然·地球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中美科学家的联合研究成果,为这一科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所需的碳均来自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类似水星的行星幼体之间的一次大碰撞。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再华研究组以珠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特征和传统水化学特征,揭示了河流中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制。相关成果发布于《应用地球化学》。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风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流域冲刷输入的外源有机碳混在一起,在传统风化碳汇计算中常被当成外源有机碳而不予考虑,导致风化碳汇...
长安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王选策研究员继2015年以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名义在《Precambrian Research》上发表题为《Integrated in situ U–Pb age and Hf–O analyses of zircon from Suixian Group in northern Yangtze: New insights into the Neoprot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研究组在碳循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首次提出了鉴别地球隐藏的主要碳汇(自生碳酸盐)的地球化学方法,成果以“Seeking a geochemical identifier for authigenic carbonate” 为题发表在2016年3月7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第一作者是该校博士研...
钙华是岩溶区一种常见的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同时也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古气候环境载体。由于钙华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0.1~20mm/a),使得其重建古气候的分辨率可达年、季尺度。这有利于对突发且持续短的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如重大洪水或干旱事件、地震等)和年—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揭露。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研究组在碳循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首次提出了鉴别地球隐藏的主要碳汇(自生碳酸盐)的地球化学方法,成果以“Seeking a geochemical identifier for authigenic carbonate” 为题发表在2016年3月7日出版的Nature&...
2013年2月5日至13日,应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多福的邀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Jörn Peckmann教授和Daniel Birgel博士访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两点射线追踪属于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在地震定位、层析成像、偏移以及地震数据采集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精细地壳结构的描述方法和相应的快速射线追踪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