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1.821 秒)
帕米尔-天山构造汇聚带位于印度-亚欧碰撞带的最西北端,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作用十分强烈,具有显著的地形起伏特征,对于研究由印度-亚欧碰撞所引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自50Ma以来,印度-欧亚大陆之间的持续作用,产生了不小于1500km的汇聚。为了理解如此巨大规模汇聚量的调节机制,中外地球科学家们基于物理与数值模拟实验,先后提出上地壳物质东向逃逸与中下地壳通道流等模型,但缺乏来自地球深部的证据。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具有青藏高原周缘最大地形梯度,是检验不同模式和理解陆内形变机制最为理想的研究“窗口”之一。尤其是自2008年5月12日汶...
  大洋中脊的裂解-扩展-消亡和汇聚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伸展构成了板块构造体制下大陆演化的基本图景。区域大陆构造重建的核心主题就是以事件为纲领表征地质历史中这些因果演变的连续过程。无疑,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是串联大多呈支离破碎状态的洋陆演化痕迹的可靠纽带。这对于古生代-中生代之交因古老克拉通和显生宙增生造山带拼合而成的华北板块尤其如此:众多年代不清缝合边界的存在使本区的构造演化历史依...
  天山山脉东西向延伸约2500km,是中亚规模巨大的造山带。晚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深俯冲的远程效应的影响,最早形成于晚古生代的天山造山带发生构造复活,导致晚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的地壳缩短,形成规模宏大的、年轻的板内再生造山带。但是,关于天山山脉变形的精确时间目前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论题。
  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效应通常在地震学响应上体现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对方向和偏振特性的依赖,地震各向异性是理解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线索之一。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效应会引起不同的地震学响应,其中,两种偏振特性不同的地震面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传播速度上的明显差异(L-R discrepancy)常常被认为是由于地壳上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效应引起的。据此,1981年Dziewonski & A...
如今的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被证实是南极冰盖的起源地,时间可追溯至3400万年前;此后2000万年间,冰穹A地区的夏季温度竟有3℃甚至更高,完全不是如今的奇寒气候;至于南极现代冰盖的形成,则可追溯到1400万年前,冰层永久性地覆盖了冰穹A地区,冰封至今。6月4日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孙波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有关南极起源合作研究的新发现。
日前,海洋所栾锡武课题组科研人员开展了北黄海岛屿构造地质考察。本次地质考察由张亮带队,历时七天,对北黄海多个岛屿出露岩层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样本采样。科研人员采获了大量珍贵的地质标本,并在海洋岛发现了疑似含金的岩石标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