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分子光谱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子光谱学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2.467 秒)
自然界中,头足类动物通过肌肉牵引色素细胞使其发生机械性扩张/收缩变化的方式,动态改变皮肤局部或整体的颜色,从而传递警示、求偶信息或伪装保护自身。受此启发,近十年间,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众多信息显示及变色伪装系统,如利用荧光分子直接在基底材料上书写静态信息或者通过刺激响应的可逆共价作用或非共价网络构筑动态信息。然而,单一的显示模式加剧了信息被破译的风险,而这些策略难以在制备后实现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模...
2023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王军虎研究员、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和比利时鲁汶大学Yann Garcia教授共同编著的英文专著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由Wiley-VCH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个细胞的“拉曼组”具有海量的信息,如何将海量的拉曼光谱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可利用的微生物学数据是一项较大的挑战。2023年7月18日,微生物所付钰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处理大规模、高维度复杂数据的能力,通过算法创新和优化,挖掘拉曼光谱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和非线性模式,在微生物表征研究上取得进展,发表如下两项项研究成果: 其一,将单细胞拉曼组作为微生物识别的“条形码”,通过比较一系列深度学习算法确定最佳模...
细胞是生物结构、功能单元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命规律。临床样本量通常较少,单细胞多指标分析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对单细胞多参数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Tanner等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仪的概念。与传统的荧光流式相比,该仪器基于非光学物理检测原理与金属标签抗体识别细胞,检测通道理论上可达上百种,同时,检测通道之间相互无干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
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65米口径的天马射电望远镜对猎户座Orion KL天体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带宽(15 GHz)、最高灵敏度(mK量级)的Q波段谱线巡天工作。探测到约600条发射线,并成功从中证认出177条射电复合线和371条分子谱线。在天马望远镜探测到的53个分子品种中,21种是前人对Orion KL的Q波段搜寻工作[1]中未曾探测到的。这一工作表明了天马望远镜在探测弱线、开展大宽带谱线搜寻等...
2021年10月13日,中国科大学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高精度机器学习方法上取得新进展,最新成果以“Physically Motivated Recursively Embedded Atom Neural Networks: Incorporating Local Completeness and Nonlocality”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良保等开发出一种热点自动捕获目标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具有高度普适性,可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并提出基于纳米毛细泵的较小间隙主动捕获目标分子的原理模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分子光谱,具有快速、高灵敏和指纹识别的特性。杨良保团队长期从事SERS方面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在液液界面组装大面积单层纳米粒子膜(...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金龙教授和王灵芝教授团队,在多孔材料负载掺杂改性的光催化小分子选择性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在线发表于催化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催化学报》。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与燕山大学田广军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分子内电子-振动态发光进行了亚纳米分辨的成像表征,首次从实空间直接观察到了分子振动对电子态及其跃迁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电子-振动耦合如何影响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的微观机制,为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和分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科学信息。该成果于2021年2月24...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胡茜茜教授、谢代前教授合作,在水分子的光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电子激发态的OH超级转子。当分子处于一个内态能量高于它第一电离能的高里德堡态时,人们称这个分子为超激发态分子。超激发态分子作为一个反应中间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些分子被认为是在电子与分子离子的碰撞反应中造成Feshbach共振的原因。星际空间...
生物分子三维结构解析是化学、生物学中的前沿课题。电镜、核磁等技术通常依赖样品的纯化,难以实现痕量分子的原位结构解析。质谱技术具有强大的复杂样品分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组学研究、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医学检测、航天反恐等各个领域,但是,现有质谱技术在分子三维结构解析方面力不从心。为了突破电镜和质谱技术在生物分子三维结构分析方面的瓶颈,我校生命学院徐伟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蛋白质等分子在细胞中的特定位置组装成蛋白质机器进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质等分子在细胞中的精确定位对于揭示蛋白质机器的组装和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电子显微镜具有亚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然而在电镜图像中定位目标蛋白具有很大的挑战。2019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课题组与徐平勇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mEos...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0月20日,在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单细胞拉曼分选及测序耦合系统(RACS-SEQ)。该系统无需标记即可获知细胞种系发生、生理状态及所处的微环境变化等关键表型,并在单细胞水平精度对接表型组与基因组。RACS-SEQ通过拉曼组(Ramanome)分析原理、拉曼光镊液滴单细胞分选(RAGE)、流式微液滴单细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