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40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054 秒)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高顶大气模式的发展,近20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平流层水汽具有重要的气候反馈效应,其长期变化对c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然而平流层水汽长期变化的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近日,继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和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首次开花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又添一种首次开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个预示着迁地保护初步成功的新成员是第三纪孑遗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2024年3月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参加了由欧洲VLBI网(EVN)组织的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联测。实时数据相关处理显示,本次观测成功获得干涉条纹。这是40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实现4Gbps的超宽带观测,成为仅次于上海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之后,国内第二个具备4Gbps超宽带观测能力的VLBI台站。4Gbps的观测相较于2Gbps,理论上可将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4倍。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regulatory module GENOMES UNCOUPLED1-GOLDEN2-LIKE1/2-WRKY18/40 modulates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Chanhong Kim研究组此...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regulatory module GENOMES UNCOUPLED1-GOLDEN2-LIKE1/2-WRKY18/40 modulates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Chanhong Kim研究组此...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内陆水环境遥感团队在湖冰物候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132个湖泊1978-2016年逐年湖冰物候的完整记录。相关数据产品已同步发布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和Figshare数据共享平台,成果“Ice phenology dataset recon...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由该所主办的中国第一本人类演化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人类学学报》,2022年8月迎来创刊40周年,已刊发2000余篇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灵长类学等学科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2022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洛南40米射电望远镜成功获得VLBI长基线条纹,表明该射电望远镜初步具备了开展VLBI观测的能力,为后续参加国内VLBI观测任务、开展脉冲星等天体的高精度位置测量以及参与深空探测任务等奠定了基础。
2022年3月2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工程通过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这标志着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境内调水工程的40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完工验收。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针对西班牙拉里奥哈发现的一些化石足印的分析显示,一些兽脚类物种——两足行走的捕食性恐龙,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的奔跑速度。这一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上,这是迄今计算出的兽脚类恐龙最快的奔跑速度之一。
作为其极光的一部分,木星会定期爆发出强大的X射线耀斑。但自从被发现以来,这些耀斑的起源一直是个谜。现在,研究人员终于弄清楚了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近日,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进展》。
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于2019年11月5日参加了东亚VLBI网(East-Asian VLBI Network,简称EAVN)组织的测试观测。除云南台40米射电望远镜外,参加本次观测的台站还有日本的Iriki 20米和Ogasawara 20米望远镜。本次观测频段为C波段,目标为W3OH脉泽和3C84、DA193连续谱,总观测时长约为1小时。
甚长基线干涉仪(简称VLBI)是一种能够把相距上万公里的射电望远镜的无线电信号数字合成起来,开展成像观测的高精尖技术。作为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简称EVN)的准成员,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近日多次参加了2019年EVN第三观测季的网络性能监测实验(简称NME),成功的获得了新终端(DBBC2+MK6)的高质量干涉条纹,圆满的完成了新终端可靠性的测试。在NME实验中,昆明站采用已有工作终端(C...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每时每刻都经受着来自外太空中高能粒子(亦称宇宙线)的轰击,这些粒子包括质子、正负电子、高能伽马射线、中微子和其他一些原子核等。宇宙线的发现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与传播过程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我国于2015年底发射的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就是对高能宇宙线能谱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宇宙线物理。
2019年9月17日,云南天文台射电天文团组李志玄、陈文等人,组织实施了40米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EVN)的宽带网络传输和实时相关天文联合科学观测,成功实现eVLBI观测,为中外天文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长基线实时观测数据。甚长基线干涉仪(简称VLBI)是一种能够把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的无线电信号合成起来,可对深空探测器和遥远天体黑洞等开展定位和高分辨率成图的天文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